• 68阅读
  • 0回复

“原则性”的协议掩盖不了分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2-21
第6版()
专栏:

“原则性”的协议掩盖不了分歧
本报记者 潘非
巴黎会议以达成“原则性”的协议而结束。所谓“原则性”的协议,意味着美国以中程导弹武装西欧的原定计划没有如愿以偿,至少,是被大大地推迟了。它也意味着北大西洋集团内部的矛盾和分歧没有得到解决。
布尔加宁信中所提出的和平倡议,得到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拿英国来说,根据盖洛普最近的民意测验,英国人中赞成同苏联进行谈判的达85%;赞成不以核武器武装东、西德的占56%。这就形成了巨大的舆论压力。使得巴黎会议的议程不得不临时作了更改,把苏联的和平建议列为要正式讨论的问题之一。
巴黎会议肯定了中程导弹将成为北大西洋集团的武器,但是在设立导弹发射场的问题上,除美国以外的十四个成员国,分裂为三种类型的国家:英国、荷兰和土耳其甘冒危险,为美国提供进行核子战争的基地;挪威和丹麦,直截了当地拒绝了美国的要求;而绝大部分的西欧国家,包括法国和西德在内,它们或者慑于国内公众强大的压力,不敢贸然承担义务,或者企图借此同美国进行讨价还价,都采取了保留的态度。
这种情况,使得英国原来想在这问题上起“模范伙伴”作用的行动变成了对英国的一大讽刺。英国的“每日电讯报”只能以这样的理由来聊以解嘲,它说:“美国的‘雷神’和‘丘辟特’式中程导弹,直到明年年底才能供给英国,后年才能供给北大西洋集团其他国家。因此,这些国家都认为有进一步考虑它的政策的时间。”
巴黎会议的最后公报以相当多的篇幅谈到政治问题,这也表示了美国政策的失败。美国不得不承认:在北大西洋集团的成员国间,有必要“改善”和“加强”政治协商;以及这个军事集团不能只把它的兴趣局限于军事方面。公报以整整一段提到裁军问题。尽管巴黎会议仍然重复西方国家在裁军问题上的陈词滥调,但是即使是杜勒斯,也不得不同意有必要同苏联作进一步的接触。
巴黎会议没有解决北大西洋集团内部的争执和纠纷,在阿尔及利亚、塞浦路斯、英国撤退驻扎在西德的军队以及维持这支军队的费用等问题上,分歧同原来一样大。在公报里不过是用“原则性”的协议把它们掩盖起来罢了。
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没有能够把美国的意图,强加在它的西欧伙伴的身上。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低估美国侵略政策对世界和平的危害性。美国正企图用“同苏联进行和平接触”这一烟幕来平息世界舆论,并且企图在明年春天的北大西洋集团会议上“贯彻”巴黎会议的“原则”。但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事实是:两个阵营的力量对比已经起了根本的变化。这不仅鼓舞了西欧人民保卫和平的意志,并且使得这些国家的统治集团,也不能不对当前的局势重新作冷静的估计。巴黎会议不能为北大西洋集团带来稳定,原因就在于此。
(本报伦敦19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