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在孩子们之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2-21
第8版()
专栏:家庭教育随笔

在孩子们之间
荻白
五岁的男孩明明和三岁的女孩萍萍,总是在一起吵个不停。他们常常为了互相争夺一个布娃娃,空油盒,甚至是一张纸,两个人都涨红了脸,大声叫嚷:“我的!我的!”
以前,孩子们可不是这个样子。萍萍跟奶奶回老家住了一年多,明明很想萍萍,常常念叨说:“萍萍多咱回来呀?我跟萍萍一块玩多好!”果然,萍萍回来的时候,他们俩亲热得了不得,明明把玩具和小人书全送给萍萍玩。过了两个月,情况渐渐变了,他俩一天比一天凶地吵闹和争夺玩具。这是怎么回事呢?“我的!我的!”这个概念什么时候顽强地扎在孩子们幼小的头脑里去的呢?
一天晚上,吵闹又开始了。明明气呼呼地从萍萍手里抢下来一本小人书,说:“这是我的……这是妈妈给我买的!”萍萍争不过就委曲地哭了。一会儿,明明正专心一意地搭小屋,里边放个布娃娃。萍萍乘明明不注意的当儿,一把抱走了布娃娃,一边跑一边嚷:“这是我的,这是奶奶给我做的。”一头扎进奶奶的怀里。他俩一人在一个床上玩,一边玩一边不住地挑逗:“我有小汽车、小积木……,你没有!”“我有五色土、小人书……,你没有!”他俩钻进被窝还仰起头来对着脸打嘴仗。萍萍说:“我有奶奶哪!”明明也不示弱地说:“我有妈妈!我还有爸爸!”
孩子们最后几句争吵的话,使我的脑子突然明亮了一下,慢慢地我想清楚这是怎么回事了。
萍萍刚回来,我挺喜欢她。日子长了,我开始觉得她跟奶奶惯了,好撒娇,吃饭时挑这拣那,也不大听我的话,我从心里觉得萍萍不如明明讨人喜欢。我常单独带着明明出去看个电影或买点东西。奶奶呢,老觉着萍萍受了委屈,就偷偷地塞点饼干、糖果给萍萍。我袒护明明,奶奶袒护萍萍,在大人中间有了一条沟,从此孩子们也玩不到一块了。起先,当他们抢玩具时,我还耐心地说几句,后来就不大耐烦了,想了一个简单的办法:“你们分开玩!以后谁也不许拿谁的东西!”这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吵得愈来愈凶了。
这天晚上,我把这个道理讲给奶奶听,和奶奶商量好要自己做出榜样,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公平合理地对待每个孩子,不偏爱。对孩子的缺点要有一致的态度,尽量诱导孩子自觉地认识错误。
一个星期天,我把旧木箱改制成一个玩具和图书箱子,外面还贴了一些彩色图片。我叫明明和萍萍把自己藏的玩具和图书找出来,整理好,放进去。我问他们:“这些玩具和图书是谁的?”“是我的!”“是我的!”他俩抢着回答。我摇着头说:“不对!是大家的。这些玩具和图书是爸爸妈妈买给你们三个人(还有一个一周岁的小弟弟)玩的。谁玩谁拿,玩完了一定放回去。哥哥年纪大,要看着玩具箱,帮助妹妹玩。等萍萍长大一点,也轮班看着玩具箱。你们说这样好不好?”“好!”他俩都齐声回答,并且很快地动起手来,把玩具和小人书整齐地放到一个公有的玩具箱里去了。
从此,孩子之间很少吵闹了。他们融洽地在一起玩着,再也不抢玩具了,明明有时还摆着一副哥哥的模样,认真地给萍萍讲小人书上的故事。他们玩着,玩着,常常发出一阵阵清脆的笑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