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阅读
  • 0回复

复员军人段继模带头上山 一座荒山变成幸福乐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2-22
第2版()
专栏:

复员军人段继模带头上山
一座荒山变成幸福乐园
本报讯 中共大理县委第一书记郭溶廷报道: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点苍山上,有一块一万多亩的小平坝,原来是没有一个人住的“荒甸”,现在却出现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农业合作社。
1954年以前,这个富饶美丽的荒甸,还是一块未经开发的处女地。1955年春,有一个叫段继模的人,才第一次走进了荒甸。段继模是大理周城村的复员军人。1954年春,他从志愿军复员回家。那时,镇上还没有办社,他参加了互助组。可是,这里人多土地窄,于是他记起了老人们常说的荒甸,到那里去开垦;可是有人对他说:“苍山不出粮,去不得。”段继模没有听他们的话。3月的一天,段继模走进了荒山。他抓了一把沉甸甸的黑土,闻了又闻,看了又看……。他想:任凭你再艰苦,也艰苦不过朝鲜战场。他跑遍了荒甸,瞅好了阵地,就下山了。隔几天,他背着行李,带着锅碗农具,以及洋芋和荞麦种子,独自上了山,搭了个小草棚,就住了下来。他开垦了五亩荒地,栽下洋芋,撒下荞麦,又下山了。他想动员几个人去和他作伴,可是谁也不愿去。他又独自上山了。白天,他继续开荒;夜里,野猪、老熊、马鹿来吃洋芋,他就点起野火来吓唬它们。眼看洋芋和荞麦一天天的长大,他下山去告诉人们,说洋芋长得很不坏,人们还是半信半疑。只有几个好奇的年青人,跟他上了山,果真看到了洋芋,一个个高兴得了不得。这几个年青人愿意留下来,和段继模一起成立了互助组。
段继模互助组的人,一背背一筐筐地把洋芋背下山,轰动了整个周城村,男女老少都赶来看,人们说洋芋长得比坝区的还强,有人抱起一个三四斤重的大洋芋看了又看。
1955年冬的农业合作化高潮中,中共大理县委召开了全县党支部书记会议。县委在会上提出,组织垦荒队向荒山进军,向大自然索取财富,并且表扬了段继模开发荒甸的事迹,当场展览了他试种的洋芋。不几天,荒甸旁的九个乡,就组织了个一千二百人的垦荒大队,县委派了县委委员李运光、李龙文亲自率领,由段继模担任响导,一起上山了。他们在山上搭起草棚,赶跑野兽,清除了荆棘,开垦了荒地二千四百亩,当年就试种了荞麦、燕麦、大麦、洋芋、萝卜子等,而且获得了丰收。这一年,垦荒队每人平均收入七十元以上。
1957年初,荒甸正式成立了农业社,又集体饲养了牛、马、骡、驴一百三十九头,猪一百三十四头,还经营木柴、木炭、石灰、油房、编篮子、挖药材等十多种副业生产。每个社员平均收入达三百四十五元,超过平坝地区富裕中农的生活水平。农业社还修了一条四尺宽三十多里长的通往县城的道路,盖了四十三间楼房和九十九间草房。明年,还要安设电话、广播;修筑一条大水沟,把水引向六十多华里远的坝区,为平坝增灌四千多亩水田;建立一个造纸厂,利用山间的竹子造纸。(葛维墨插画)(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