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阅读
  • 0回复

“多”和“快”要实事求是、合乎实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2-22
第3版()
专栏:

“多”和“快”要实事求是、合乎实际
陈之衍
读了今天本版发表的中共玉溪地委领导发展地方工业的消息,是很令人高兴的。从中除了看到一种积极的促进的精神以外,还有几点值得提出来。一是根据农业的需要,为农业生产服务;二是根据本区各县自然资源的条件,确定发展些什么工业;三是因陋就简,勤俭办企业。因为能做到这几点,所以玉溪专区就能在两三年以内从一块工业上的“不毛之地”——只有两个二十瓩的小发电机和十个工人,发展到一个拥有九百瓩电力和近百个厂矿的小型工业网。
从这条新闻看来,玉溪专区贯彻了多、快、好、省的方针。他们的做法对于一些地方工业很不发展的地区是有参考意义的。
写到这里,想起了本月12日本报的社论“必须坚持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里的一段话:“……我们所要求的多和快,是实事求是的、合乎实际情况的多和快,盲目的主观主义的多和快,并不能真正达到多和快的目的。那种做法,不但不能有效地促进建设事业,反而会给它带来损害”。引这段话的目的,一方面是想说明玉溪专区在发展地方工业中既有革命的促进精神,又注意了实事求是和合乎实际;一方面也想提醒一下过去某些地方出现过相反的情况。
地方上的同志对于发展本地方的工业,一般说来兴趣还是大的。但过去有些地方有过一些偏向。具体说来,一是服务的对象不明。不是着眼于本地方人民的实际需要,特别是农业的需要,而是看市场上那些产品畅销、那些产品利润大,于是趋之若鹜,其结果往往是产品积压,或者并不解决本地方的问题。另一个是条件不明。这就是对本地的资源条件调查研究不够,盲目建厂,结果是原材料不足,或者从远地购买原材料,使得产品成本很高。再就是贪新贪大、讲求排场、不务实际,结果是有限的资金,没有办多少事情。总括这几点,就是说违背了实事求是和合乎实际的精神。也就达不到多和快的目的。
反过来看看玉溪专区,情况就不同了。这就是我们想在这里说几句话的原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