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两个农业社条件相同生产两样 扩大公共积累的社大踏步走在前头 光顾社员眼前利益的社只能跟在后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2-23
第2版()
专栏:

两个农业社条件相同生产两样
扩大公共积累的社大踏步走在前头
光顾社员眼前利益的社只能跟在后面
本报讯 据新华日报报道:为社的长远利益打算,社员的收入服从于发展生产好呢?还是只顾眼前社员能多分些,放松生产上的投资好呢?靖江县大觉乡红旗三社和二社的事实对比给了有力答复。
红旗三社原来土质水利条件都差,全社耕地面积中只有十分之一较好的平田,其余都是高低不平的飞沙土和板沙土。办社前,一亩小麦能收到七斗,一亩棉花能收到五十斤(籽棉),就算是丰年了。建社两年来,该社根据“先社后家、先发展生产才能提高生活”的精神,社员们省吃俭用,勤劳生产,克服各种困难,全力投入修水利和旱改水运动。群众提出“要得穷变富,先得改水土”的行动口号,大力进行平田整地、开沟引水,起早带晚,埋头苦干,在去年夏种前完成了二百九十亩田的旱改水任务,出现了灾年丰收的奇迹。今年社员省吃俭用,添置了抽水机,大大解决了农忙时劳力不足的困难,按计划完成了三百亩田旱改水任务,并积极积肥、实行密植、治虫等,全社平均每亩粮食年产量达到七百四十斤以上(水稻单位产量六百一十六斤),单位产量超过当地富裕中农的产量一倍以上,棉花单位产量也达到一百五十斤。由于生产上大踏步前进,社员们的生活也连年改善。
红旗二社和三社相邻,劳力、耕畜、田亩和办社时间都差不多,二社的水利和土质原比三社还好些。但今年二社的粮食每亩单位产量要比三社少收一百六十一斤,棉花每亩少收四十八斤。平均每亩田的收入要比三社少十六元,每户的收入要少九十多元。
为什么两个原来条件差不多的社,产量和收入却相差很多呢?原来二社领导思想上,只图社员眼前能多分些,负担少些,忽视了社里生产投资和扩大再生产。去年连国家贷款都分掉三千元给社员用,社内资金毫无积累。在兴修水利和旱改水等生产重大措施上,顾虑多端,怕投资多,社员负担重,缩手缩脚不敢搞。两年来,三社旱改水近六百亩,而二社仅仅改五十亩,四百亩漏水田也未根治好,生产上极需的抽水机也不愿投资添置。结果虽然生产上也忙忙碌碌,但产量却增加很慢。如去年大忙时,二社全部劳力为四百亩漏田车水都来不及,也就没有可能再去精耕细作和改进技术;该社每年水车修理费近千元,并不比用抽水机便宜,人力却用了许多,也抽不出空去积肥。
最近二社已通过总结对比,批判了生产上的右倾保守思想,端正了发展生产与改善生活之间的正确关系,决心用勤俭办社的精神,争取在一两年中产量赶上三社的水平。三社也准备在取得初步成绩基础上,继续争取农业大跃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