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没完成的任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2-24
第8版()
专栏:

没完成的任务
孙堃祥
上月底,回故乡探亲。临走时,舅父交给了一项任务:把家中的一个佬娘(舅父的本家婶子)动员来。我满口答应了。当时我想:一个快六十岁的绝户老妈妈,能到城市来清闲度日,不欢天喜地才怪呢,还动员什么。
回家后,对母亲一说,她也很欢喜,说:“佬娘在家里享受五保,就要增加社里的负担;虽说不是亲婶侄,孝敬孝敬也是应该的。”
第二天吃过早饭,我就去看佬娘。四年多没去看她了,记得,她的大门是在路南,院里虽有七、八间屋,可早就塌的塌,漏的漏了,只有她住着的两间南屋还免强能住。走到大门口,哟!墙全用石灰刷的崭新,简直使我怀疑认错了大门。
从东屋里跑出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孩,问我:“同志,你找谁?”
“找住南屋里的,她是我的佬娘。”
“她在农忙托儿所里啦。”
“都小雪了,怎么还有农忙托儿所?”
“同志,你不知道现在是生产高潮吗?等着,我去给你找。”
一会儿,佬娘回家来了。她比四年前丝毫没见老,穿的棉衣上有两个补绽,但满干净。她一见是我,赶紧笑嘻嘻把我让到屋里。
屋里的床被、桌橙都摆设得非常整齐,墙上挂着一张毛主席画,两边还贴着两张写着“听毛主席的话”、“劳动勤俭持家”的红纸条。
闲扯了几句,我就转向正题:“佬娘,我这次来家,是我舅叫我来接您。”
不料,刚一说,她就气呼呼地说:“怎么又叫我去!在家里我还能干好多活,到那里就成废人了。”接着又告诉我:农忙时,她看场、剥玉米、拾棉花和在农忙托儿所里看小孩,农闲时就拾粪、搂柴草,家里还养着八个母鸡,去年光工分就赚了八百多,今年已经九百挂零了。自己除了吃、穿,还有足够的零钱花。几年来,舅父捎家的钱,都用到翻盖西屋和修整大门上了。
“您这么大年纪,早晨晚上家里没人伺候,还是走好。”我还想劝她。
“你别看我快六十了,身体可壮着啦!坡里的活也还能再干一、二十年,要人伺候干吗?你这年青人怎么也说这些糊涂话。现在是合作社啦!社里、街坊家对我可好啦,稍有点不舒坦,就都来问长问短,给打水啊!做饭啊!”
我没有什么话好说了,为了收场,只好说:“那么,你啥时高兴就去住两天,看看再回来吧。”
佬娘见我不再说了,才又高兴起来,挽起袖子合开面,留我吃鸡子烂锅面。
吃面条的时候,她又告诉我:今年因为雨水大社里比去年减了产,她从夏天就掺和着吃了些南瓜,所以省下点麦子;为了节省粮食,她又晒下十多斤干菜,前几天分口粮时,自动少要了十五斤。
探家回来后,向舅父做了没完成任务的“检讨”。舅父当然没有理由责备我,当时决定,今后每月寄家五元钱,算尽抚养的责任。可是佬娘到底会不会收这笔钱,我们都没有把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