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说服”和“压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2-24
第8版()
专栏:大家谈

“说服”和“压服”
北京第六十五中 张明辉
在学校里,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虽然还没有人公开提倡采用压服的方法,但是却有人怀疑说服的效果。他们主张建立一套缜密的规章制度,学生犯了错误,照章办事,既简单省事,而且收效迅速。这种主张实际上仍然是压服的翻版。
怀疑说服的同志以为说服说服,说了不服,或只服一会,转眼就不服。甚至有的学生钻说服的空子,违犯了纪律,老师一说,马上就服,检讨了事,下次再犯,又如法泡制。这种现象是有的。但是所以发生这种现象,除去说服教育本身有一定局限性以外,绝大多数的问题是在于教师是怎样进行说服的。
有的教师对学生的说服,实质上仍然是压服,即无论我怎样说你都得服。其实,同样的错误在不同人的身上就有很大差别。犯错误的原因不同,动机不同,犯了错误之后对错误所持的态度也不同。不加了解分析,扣几个大帽子,斥责一通,就当说服,是不能令人心折的。有时已有愧悔之心的学生,也会由于教师的粗暴态度产生了对抗情绪,反而坚持错误。与此相对,也有的教师对犯错误的学生态度非常和缓,同样是对所犯的错误不作了解,不作分析,只是泛泛地说这不好,那不对,应该如何如何。说完之后叮嘱一声“下次不可再这样了”。学生当面点头,但没从思想上解决问题,当然重犯。
显然,若因为以上或与此相类情况而怀疑了说服教育的效果,是没有根据的。
有过这样两件事:一件是一个学生经常迟到,特别是天气不好的日子,班主任大发脾气,加以斥责,直到同学生对立起来也没有解决问题。经过一次家庭访问,才发现学生住在离校很远的郊区,下午完了课外锻炼回家,再作完功课就很晚了,早上再起早赶路,就免不了迟到。班主任主动地给学生安排好时间,免除了下午的课外锻炼(学生回家路上的活动量足抵一次锻炼),从此这个学生不但不再迟到,而且对班主任的尊敬和信任加深了。另一件是一个屡次犯规的学生,经班主任再三劝诫,当时虽然作了检讨,但转眼就又犯规了,经过班主任的详细了解,才知道是和别班两个落后同学经常在一起,相互影响。后就拆散他们的小圈子,讲清道理,加强要求,很快这位同学进步起来了。从这两件小事,恰恰说明一个道理,说服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要教师投入全部精力,真正从爱护学生出发,而不是为“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例行公事”,就可以了事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