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4阅读
  • 0回复

一首歪曲“百家争鸣”的诗 对“九十九家争鸣记”的批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2-25
第8版()
专栏:

一首歪曲“百家争鸣”的诗
对“九十九家争鸣记”的批评
戴伯健
今年5月7日人民日报八版上刊登的穆旦所写的“九十九家争鸣记”,我认为是一首不好的诗。作者尽管用了隐晦的笔法,但是也不能掩饰它所流露出来的对党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和整风运动的不信任和不满。
5月上旬,正是党发表整风指示不久,指示在全党范围内进行“整风”,进一步开展“争鸣”和“齐放”。可是作者却鱼目混珠地借“批评”某些人不敢放手“鸣”、“放”,对整风运动暗施冷箭。像是在告诉人们:共产党整风并无决心,“争鸣”只不过走走形式,“雨过地皮湿”。诗的题目是“九十九家争鸣记”,暗示“争鸣”只是“九十九家”,是一伙子人,而真正应该鸣的,却是被排斥在“九十九家”之外的“小卒”。因此,在作者的笔下“争鸣”就变成这样的情景:这个“毫无见识”,那个“半真半假”,但主席却给这些人以“奖励”和“支持”。除此而外,就剩下“应声虫”、“假前进”的“难分难解”的“舌战”。人们要问为什么“争鸣”这样沉闷?作者说就是因为那个“单等作结论的”看起来是多余的“主席”,他一意孤行,把持会议。“有谁不幸提到一个事实,和权威意见显然不同”,于是虽然表白过“不要扣帽子”,但是还是指出了“某同志立场很有问题”。经过作者这样的丑化,所谓“争鸣”,当然是一个骗人的幌子了。
作者为“百家争鸣”勾画的情景,是一目了然的。通过这次“争鸣”会的写照,人们看到的,是受压抑的政治生活,言论不自由,只能讲与“威权”一致的意见。可是,这难道与党“百家争鸣”方针有半点相干吗?这难道不是作者别有用心地制造出来的一幅歪曲现实的图画吗?为什么同领导人意见一致的人都是“应声虫”呢?为什么说“原则”话的人都是“假前进”呢?我们还要问作者,你究竟所指的那些“不鸣的小卒”又是什么样的人?你和他们究竟被“压抑”了哪些话不能说出来?究竟你们有什么真理与事实,不能够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见天日呢?“九十九家争鸣记”发表的时候,正是右派分子在鸣放的幌子下向党大肆进攻的时候,这就不能不令人怀疑作者的真实动机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