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漫谈滇越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2-26
第3版()
专栏:

漫谈滇越路
本报记者 章皆淳
经过铁道兵团的战士们一年多的苦战,碧河铁路(碧色寨到河口)已经在12月25日接轨。昆明发出的第一列客车已在当天傍晚,在欢呼和车轮组成的大合唱中开进了河口。
滇越铁路从云南的昆明到越南的海防,全线长八百五十四公里,碧河铁路只是国内段的一部分。
滇越铁路国内段是一条很有趣的铁路,它的北端是四季皆春的昆明,南端是终年如暑的边城河口。昆明是拔海一千八百多公尺的高原,河口是拔海仅九十公尺的洼地。这段铁路只有四百六十多公里,不要多少时间,火车就可以把旅客从高原带到洼地,从温带带到热带,从春天带到夏天。
但也正因为如此,修筑这条铁路并不是很容易的,尤其是碧河段。碧色寨到河口的直线距离是一百三十公里,两地高低相差三百多公尺,中间又要经过拔海一千七百公尺的弥拉地。沿线尽是高山峻岭。铁路路轨虽只有一公尺宽,路基的宽度也不过三公尺到四公尺,但在路基的里侧往往把山坡辟进几丈高,路基外侧还得用大石块垒着。坡道大,弯道急,隧洞多,桥梁多。桥梁在这里,大部分不是用来跨越河流,而是用来减少弯道。如白寨大桥,桥下的水涉足可过,下暴雨时,最多也不过二、三公尺深,但因为弯道的缘故,桥墩却修得和长江大桥一样高。
这条铁路是这样修筑起来的:中法战争后,法帝国主义侵占了越南,接着就向清政府提出开云南的蒙自、思茅、河口等地为商埠,再接着又要求自越南边界到云南省城修一条铁路,为的是更便于掠夺我国资源,实行殖民统治。工程于1901年9月动工,至1910年4月修通。在历时将近十年的工程中,有多少中国民工在这里失去了健康,丢掉了生命!虽然确切的数字当时就已无法得知,但法帝国主义那种毫无人性的行为,只要略睹其事的人都是没法忘掉的。这里我们且看清政府派驻铁路公司的公办贺宗章的一段笔记吧:
“公司……招雇华工,……工价每日六毛,然不免有层递折扣之弊。其余工棚伙食,概由苦力自备。……(华工)数人或数十人为一起,即于路侧搭一窝棚,斜立三叉木条,上复以草,席地而卧,潮湿尤重,秽臭熏蒸。加以不耐烟瘴,到无几日,病亡相继,甚至每棚能行动者十无一二。外人见而恶之,不问已死未死,火焚其棚,随复以土。或病坐路旁,奄奄一息,外人过者,以足踢之深涧……”
据说,每铺一节钢轨就要死一个人。而开工的第一年中,工人的死亡人数竟达70%。此外,工伤事故也很严重,单修“人字桥”一项工程,就死了八百多人。所以,连贺宗章也发出了这样的叹息:“呜呼,此路实吾国人血肉所造成矣!”
抗日战争期间,由于越南被日本侵占,国民党把碧河路破坏了。1951年,人民政府把铁路路基改修为公路,去年8月开始了铁路修复工程。虽然是修复,困难仍不小。这条铁路的路线本来就选得不大好,国民党破坏得又厉害,而且又是利用山西和越南各地的旧钢轨旧夹板来修的(国内不生产这种小型的钢轨)。在马街子附近短短的二十五公里内,钢轨竟达十六种之多。运输也很困难,材料时常供应不上,有时甚至连吃饭都成问题。天气又热又闷,就是在冬天,太阳一晒钢轨、石头还是烫得不行。英雄的铁道兵没有被这些困难难住,只要材料供应得上,他们还是保证按期完工。在材料有困难时,他们就想办法。如修白寨大桥时,五个四十公尺高的桥墩,单手脚架就需杆子一万来根。附近山上不出木材,别处运来也很困难。排长赵洪奎就想出了“井字架”的办法,节省了九千多根杆子。这样在操作上比用手脚架稍为麻烦一点,但却保证了时间。
现在碧河路已经修通了,到明年3月,并将与越南实行货物联运。云南目前还是一个工业不大发达的省份,许多工业品都要靠上海、广州等地供应。在过去,由于交通不便,省内市场上出现了严重的脱销现象,而货物却堆在广西、贵州的车站上受损坏。到明年,这种现象将随着中越联运的实行而绝迹。外省的货物将由火车运到广西睦南关,经越南直接运到云南来。棉布从上海经过滇黔公路运到昆明,运杂费每吨要三百一十四元,经过越南由火车直接运来,只要一百八十二元,降低了42%强。这样就可使棉布的售价降低2%左右。有些五金原料,运费还可以降低70%,售价可降低40%。日用品的售价也将因运费的降低而下降1.7%——6.5%。
在过去,边疆有许多土特产、山货、肥猪和粮食都运不出来,边疆各族人民所需要的日用百货供应也很困难。滇越铁路通车后,过去专用来运外省货物的四百多辆卡车就可以用来支援边疆了。边远地区的商品供应将有所改善,更多的土特产、山货、药材等等也可以运出来。今年,云南外运的物资仅十一万吨,明年,预计可以达到二十五万吨。过去云南的磷肥、石棉、油脂、肥猪、老酒、有色金属等很少外运或不外运,明年就可以外运,支援国家建设了。
碧河路已经接轨了,中越两国不久就要实行联运了,中越两国将靠得更紧更牢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