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8阅读
  • 0回复

一个优秀的工人英雄形象 评“百炼成钢”中的人物秦德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2-26
第7版()
专栏:

一个优秀的工人英雄形象
——评“百炼成钢”中的人物秦德贵——
迟蓼洲
“收获”创刊号和第二期刊载了艾芜的长篇新作“百炼成钢”。这是艾芜同志在鞍钢深入生活了一个时期以后的成果,也是目前反映工业战线的文学创作中的一个可喜的收获。
这部作品,以洋溢的热情歌颂了炼钢工人们的火热紧张的斗争:他们如火如荼的劳动热忱,奋不顾身的自我牺牲精神,为国家创造更多更好的钢铁的愿望和付出的巨量心血和汗水。作者还以其生动的笔调和对炼钢工人的生产、生活颇为熟悉的细节,对钢铁厂的雄伟壮丽的景色和紧张的劳动气氛作了绘声绘色的描写。例如一开头,作者就把我们引进了这样一个世界:那里有冲天的高炉,庞大的瓦斯库,纵横交错的煤气管子,吐着五颜六色的烟子的林立的烟囱,川流不息来往的车辆,轰轰隆隆吼着走着的巨型吊车……;在车间里,火花四溅的钢水,冒着熊熊火焰的钢锭,以及洪大的喧嚣的声音,“就像里面有条大河,水波汹涌,成天成夜在怒吼一样”。这一切,使我们犹如身临其境,仿佛听到了我们伟大祖国前进中那充满自信的豪迈的脚步声,并油然而生出为祖国工业化而斗争的迫切愿望。
但这部作品更有意义的成就是在描绘、塑造英雄人物方面。小说里出现的炼钢工人秦德贵、电修厂女工孙玉芬、党委书记梁景春等人,都是我国工业战线上优秀的新型人物,其中尤其突出的是炼钢工人秦德贵。
秦德贵是雇农的儿子。贫穷和严峻的生活,从小就把他磨炼得勇敢顽强;入伍后,经过阶级斗争的锻炼和党的培养,他成长为一个智勇双全的好战士;他惯于站到斗争的最前线,因此复员时他选择了工业建设的前线炼钢的职业。
作者通过许多情节,显示了秦德贵许多高贵的品质。他的自觉的劳动态度,勇敢坚毅的精神,联系群众、谦虚朴素的作风和好学习等等。这些品质,都是先进工人和优秀的共产党员的特点,而在秦德贵身上,则得到十分突出、完整的表现,放出灿烂的光彩。从他以奋不顾身的精神帮助七号炉打开出钢口子起,一直到九号炉穿底,他把生命置之度外,冲进火焰和浓烟中去关闭煤气管子和打开水封,使全厂免于被毁灭的灾难,秦德贵始终表现了他那种刚毅勇敢、奋不顾身的全心全意为生产而斗争的精神。秦德贵在日常劳动中也永远是生龙活虎的。在一千多度的炼钢炉的旁边,他永远不疲倦地欢欢腾腾干活,用他自己的话说,干起活来“真比玩耍还要快乐”。不管哪里,不管什么时候,什么人在生产中碰到了困难,他总会出现在哪里,倾全力给以帮助。这种自觉的劳动态度,特别是集体主义的精神,充分表现了他的共产主义的品格。我们说,当一个战士单单为了保卫自己的家、自己的一块土地而战斗的时候,当一个农民单求温饱而生产的时候,当一个工人仅仅为了赚取工资或者领得奖金而积极生产的时候,还不能说他是新的人物。只有当他觉悟到为公共利益而斗争、或者像列宁说的那样,不是为他本人及其“近亲”,而是为他的“远亲”,即全社会的利益而斗争的时候,他才是一个新人,他的品质才是新的也就是共产主义的品质。而秦德贵正是这样一个新型的人物。秦德贵自然也有他个人的希望、快乐和烦恼。当他被别人误解的时候,他感到恼怒;当他被爱人特别是厂长看成爱出风头的人的时候,他感到委屈和难过,但这一切个人的苦乐,最后总是被摆到了集体利益之下。这样,他就从卑微猥琐的个人感情世界中,走进了一个高尚的境界。
这样的英雄形象,在今天特别值得宝贵。我国的工业建设,现在正以高速度前进着,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提前完成,许多以前只能梦想的工业产品,正在源源不断地从自己的工厂中创造出来,钢——工业化程度的标尺,也由解放前的几十万吨增加到了五百万吨。而在这个为工业化的斗争中,涌现、成长了成千上万的英雄人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推动着我们的国家前进,从现在起,他们又担负起了最近党中央所响亮地提出的任务:要在十五年内在钢铁和其他主要工业产品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因此我们迫切地希望有优秀的文学创作来表现工业生产、表现工业的心脏——钢铁工业生产战线上最火热的斗争;迫切地希望有具备崇高的工人阶级品质和艰苦奋斗精神的英雄形象,来激励广大工人群众和全国人民。现在,艾芜同志以他的劳动做出了这方面的贡献。秦德贵这个形象,对思想战线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有深刻的意义。近年来,在一些人特别是知识分子中,泛滥着一股追求个人名利的浪潮,甚至在工人当中,由于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和新成分的增加,有些人也表现出许多非无产阶级的思想作风。艾芜同志现在通过他的艺术形象,极为充分地宣扬、歌颂了工人阶级的大公无私、全心全意、忘我地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高贵品质,并且通过张福全另一个炼钢工人的形象,尖锐地揭露了资产阶级损人利己的思想意识,这无疑地对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教育作用是很广泛和深刻的。这是秦德贵这个形象的主要社会意义。但除此以外,从文学创作本身来看,它也有重要的意义。
在过去一个时期里,文学界的某些资产阶级右派和具有严重右倾思想的理论家和作家们,对文学作品中表现劳动人民高尚的品质和英雄行为的人物,曾经竭力加以否定和嘲笑,似乎所有这一类英雄人物都是公式化、概念化的东西,并且提出了所谓“写真实”、“挖掘人物心灵的秘密”等口号。本来,这些口号本身并没有严重的意义,问题是他们提出这些口号的时候,有着恶毒的用意,企图把作家引入歧途。这些人,由于自己灵魂里充满着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的肮脏,政治、道德品质完美高尚的人物,在他们看来就都不可理解,都违背真实;他们癖好寻膻逐臭,企图在先进人物的心灵里也去挖掘什么腐朽卑劣的“秘密”;他们在创造人物的时候,正如普列汉诺夫所说的,“连上帝都是按照自己的形象造出来的:架着眼镜,穿着拖鞋,戴着小帽”,于是在他们的笔下,新型的人物不是穿着无产阶级服装的资产阶级角色,便是这两个阶级的光怪陆离的杂拌。显然,那样的形象,距离我们社会的工人阶级的代表人物形象很远,这种描写只能毒害人们的心灵,决不能成为也不是我们所需要的正面的英雄人物。我们需要的是那种真正能反映我们工人阶级的、鼓舞人心、引人向上的英雄人物。而“百炼成钢”的秦德贵,正是这样一个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的人物。这就是说,艾芜同志以他的创作实践,回击了资产阶级右派的谬论。所以我们认为从文学创作本身来看,艾芜同志的贡献也是十分有益的。
在过去反映工业的文学作品中,由于时代背景不同,其中占重要地位的是外部的敌我矛盾;以后许多作品开始反映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但较多见的,主要是先进与保守的斗争。现在艾芜同志除此而外还接触了另一个更具有现实意义的矛盾,即工人阶级内部无产阶级集体主义思想与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的矛盾。矛盾是通过秦德贵与乙班炉长张福全的对立提出的。作者告诉我们:张福全在乡下种过地,赶过车,做过杂货店的伙计。解放后招收工人时,他盘算做工人比农民赚得多,就当上了工人。可是繁重的劳动又使他经常怀念过去做杂货店伙计时的闲散生活。在工作中,他只求不犯错误,希望工作久了,升为技术员或值班主任,离炉子远一点,少做点流汗的工作。这就是张福全走进工人行列的道路和目的。他与秦德贵与工厂、与社会主义之间,并没有什么仇恨;他和蔼可亲,与工人的关系不错,他一板一眼地完成着任务;他并没存心要跟秦德贵结仇、闹别扭。但是,由于他想到的只是他自己,只是金钱、名誉、舒适的生活,总之,他是按照那种个人主义哲学生活着的,因此,当他看到快要到手的奖金,由于秦德贵的偶然过失而吹了的时候,他愤怒到了极点,就对秦德贵恨之入骨了。为了报复秦德贵,他可以糟蹋国家财产。他有意给秦德贵制造困难,散布流言蜚语中伤秦德贵。为了压倒秦德贵的成绩,他不惜用化炉顶的邪门来搞快速炼钢,最后,终于给反革命分子利用,烧穿了炉底,几乎酿成了一场毁灭全厂的滔天大祸。
从这里可以看出,张福全这人在思想本质上与秦德贵完全是对立的,何况,作者又把他们的个人命运纠缠起来了(张福全的个人主义妨碍着秦德贵的生产成绩的提高,秦德贵的品质和新纪录是张福全恋爱上的最大障碍),所以他们之间势必发生一场严重的冲突,一场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两个对立的世界观和思想意识的冲突。这种冲突,在今天,在整个过渡时期里,在工人阶级内部,更在整个社会生活里,都具有深刻的典型性。而与腐朽的资产阶级思想意识、个人主义水火不容,对它主动进攻,又正是我们这一代共产党员、先进的工人责任。作者提出了这个矛盾,并且生动地刻划了张福全的剥削阶级世界观,暴露了他的灵魂里的肮脏,并且也描写了秦德贵与张福全之间的冲突,他们甚至吵了架,几乎打了起来。但是我们不能不指出,作者对这个冲突是写得不够深刻的。特别是秦德贵——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与张福全之间的“不团结”竟困惑不解,找不出原因;对张福全的坏思想作风的斗争趑趄不前,软弱无力,当周围的群众都看不惯了的时候,他还容忍无度;后来,他宣布“是要跟他谈谈了”,但除了无济于事地吵几句以外,什么也没有作。对秦德贵这么个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说来,显然这是太不够了。这样一来,就削弱了秦德贵这个形象的力量。秦德贵一方面在各种困难甚至需要冒生命危险的关头,都十分坚定、无畏、顽强,另方面在政治上、思想上却又显得苍白无力,他的优美品质,竟没有在思想斗争中显示出光辉。作品的社会意义也因此受到了限制和损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