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利用自然变水患为水利 十一个省市代表集会杨柳青讨论洼改治涝方针任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2-29
第2版()
专栏:

利用自然变水患为水利
十一个省市代表集会杨柳青讨论洼改治涝方针任务
据新华社讯 中央水利部和农业部联合召开的十一个省市洼改治涝会议26日在河北省天津专区驻地杨柳青开幕。这次会议主要交流洼改治涝经验,制定今后洼改治涝的方针、任务和长远规划。
水利部副部长何基沣在会上讲话说:华北平原和松辽平原,是我国主要的涝灾地区,一般年份受涝面积九千五百多万亩,占全国易涝面积的92%,涝灾成为农业生产的严重威胁,生产不稳定,而且产量低,因此,在这些地区必需大力开展洼改治涝运动,变低产为高产,实现农业生产大跃进。他说:解放以后特别是从1956年实现农业合作化后,由于各地党政领导的重视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洼改治涝工作已取得了很大成绩,创造了许多典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洼改治涝运动目前已由一乡一社的活动推向一个县、一个专区以至一个流域,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出现了新的高潮。现阶段的问题是:有些地区对内涝灾害的严重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对于摸清自然规律,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变水患为水利体会不够;忽视改变耕作制度,改种适应性作物等农业措施在治涝上的作用。其次,认为治涝主要依靠排水,对蓄泄兼施、以蓄为主的方针还有怀疑;重大型轻小型,重点轻面,有的工程缺乏全面规划、通盘考虑,上下游要求不一致,步调不统一,增加了矛盾,给生产带来损失。这些偏向必须及早纠正。在谈到今后洼改、治涝工作时,何基沣提出以下三大任务:(一)大力进行洼改、治涝的工程建设,提高防涝能力,要求在十年内基本消灭普通涝灾;(二)增加稻谷种植面积,在北方地区,十年内需扩大水田一亿三千万到一亿五千万亩,海河流域和山东半岛地区,也应该根据水源可能,在洼涝盐碱地区积极发展水稻;(三)改良土壤。晋、冀、鲁、豫和苏北、皖北的九千六百万亩低洼地和晋、冀、鲁、豫四省的一千七百万亩盐碱地、东北地区的一万九千多万亩草原沼泽地,以及渤海沿岸苏北沿海的一千七百多万亩盐碱荒地,都要积极加以改良利用。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吉林、黑龙江、辽宁九个省有关专区、县和北京、天津两市的农林、水利部门负责人二百多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