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阅读
  • 0回复

朱襄:快乐的心 群众翻身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6-08-17
第2版()
专栏:

  朱襄:
快乐的心
群众翻身后
晋城天水岭十一户地主及高利贷者被清算以后,都依法退出了农民的土地,但都还保有生活所必须的条件。原九十三户贫农中,六户上升为富农,六户上升为富裕中农,七十七户上升为中农,只四户未动。二户雇工均上升为中农。
群众生活逐渐改善,过去“枕砖头、晾身体、弯火睡”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了。现全村群众都穿上新衣或半新衣,都有鞋穿(过去许多农民没鞋穿,如郭葛联经常赤脚“担山”),全村已没有吃糠的(过去是糠菜半年粮),尤其在春耕时,全村一百三十二户的所有劳力都组织起来实行互助。麦收后,每户收麦一石五斗到十五石不等,大家都有吃有穿,思想情绪也起了变化。因之成为解放区新型村庄的标帜。
麦收前,晋城县委会郑思远同志到了天水岭,同翻身英雄郭葛联闲谈。思远同志问:“你身翻透了吗?”郭答:“翻涨了!”(翻过了的意思),接着他诙谐的举出“五十出头,生个石猴”的事实,来说明他“翻涨了”的缘由。他含笑的说:“我今年五十一岁了,我老婆也五十一岁了,好多年没生姓,偏偏今年就生了个儿,这不是‘五十出头生个石猴吗?’”
在大家欢笑声中,葛联忽然严肃的问:
“你说这个儿是谁的?”
大家自然一致的答:“你自己的。”葛联可不同意,他郑重的说:“是毛主席的。”他的理由是:“没有毛主席共产党,我去年早就饿死了,那里还会生儿?”葛联大笑起来说:“毛主席在天水岭扎根了,所以我这个儿的小名便唤扎根。”
接着孔友他娘(即斗争同泰会的大会上,用镢头刨窝埋地主鞋子的老太太),请思远同志到他家里,端出一碗粉条,一碗油炸面圪垛,请她盼望了好久的客人吃,并说:“这碗粉条不值什!但它是我清明祭祖后晒干放到现在没啥得吃的。”诚然,“礼轻仁义重”,这一碗家常素菜——粉条表达了一种无上的亲切的情感,体现了共产党与人民之间的骨肉般的联系。老太太显然为她客人的来临而过度的兴奋,孩子似的问:“我给你唱个歌好吗?”于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太太手舞足蹈的唱起来了:
秋风吹来天气凉,想起过冬愁断肠,地主们身穿皮袄火边坐,穷人们身挂破衣向太阳。
日过午时心中乱,想起吃饭实是困难,地主们香油白面吃不尽,穷人们半碗菜汤喝个干。
日落西山天晚了,想起睡觉实是困难,地主们两床被子一褥一毡,穷人们铺张席片一卧单。
鸡叫一声天明了,顾不得洗脸就要动弹,地主们背着两手晒屁股,穷人们满头大汗湿衣衫。
穷人们穷来不是命穷,也不是祖上没积功,都是地主们剥削了咱,咱要团结起来和他斗争。
共产党主张真正好,减租清债救活了咱,农民生活大改善,毛主席号召大生产。
老太太一口气唱完了这首农民自作小调,有个干部问:“这首歌好是好,就是第五段最后一句不抑韵,我将最后‘斗争’两个字改一下好么?”老太太马上提出了抗议:“可不敢改!不斗争还能翻身?”
这正合着大家所说的:“在解放区只有年老的人,却没有枯老的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