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阅读
  • 0回复

新农村里新风尚——记山西东李高乡的爱国卫生运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1-02
第2版()
专栏:

新农村里新风尚
——记山西东李高乡的爱国卫生运动
魏忠秀 吴欣和
“处处无雀叫,户户无鼠跑,茅房没有蛆,家无臭虫、虱子、蚊蝇蚤。”
“毛主席好领导,八害基本消灭了,黑夜睡觉不受咬,白天劳动精神好。”
这两首顺口溜是东李高乡群众编的。
东李高乡是山西省屯留县的一个新型集镇乡,全乡共有十四个自然村,十五个农业社,二千四百户人家,一万余口人。解放前这个乡曾受着日寇、蒋、阎匪帮和地主阶级的长期统治,人民生活悲惨不堪。解放后,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全乡已经基本上消灭了麻雀、老鼠、臭虫、虱子、蚊、蝇、蛆、蚤,并且成为全省的卫生模范乡,先后获得了锦旗等物质奖励。这个乡过去是怎样的情况呢?它又是怎样变成卫生模范乡的呢?
“病魔乡”
在解放以前,这个乡每年要流行伤寒、痢疾、麻疹、疟疾、天花等各种疾病,死亡率非常高。1943年全乡生病的人就占到人口总数的32%,其中死亡率占发病率的17%。全乡原来有八千零三十一人,到解放的时候却只有七千零四十五人了。最严重的是下李高村,全村共有一百一十四户,因患伤寒而死亡的就达八十二人,其中还有邢金科、王来金等二十九户死的绝了后。当时的李高乡被人们称为“病魔乡”,邻近村也流传着“有女不嫁李高村,嫁到李高受灾星”的话。
搬掉“绊脚石”
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积极发动群众开展卫生运动。1952年,美帝国主义在朝鲜发动了细菌战,为了反对这种残无人道的行为,东李高乡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但是这个运动没有顺利展开,受到了当地群众习惯势力的阻碍。当时,该乡的居民并不懂得卫生的好处,他们长年累月就是那么生活着,普遍是清早不洗脸,和面不洗手,人畜同居,成年不洗衣裳,家里六害(臭虫、虱、鼠、蚊、蝇、蚤)俱全。加上不少群众又存在着“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的迷信思想,他们说:“吃上五谷杂粮,那有不生灾的?”“不干不净,吃上没病。”因此,当基层干部去发动群众搞卫生的时候,曾遭到群众的反对,致使一些干部垂头丧气,不愿再干。卫生干部李金娥受到群众责骂后,哭哭啼啼要求辞职。她说:“误了工,碰了钉,惹了人,败了兴,说什么我也不再搞讲卫生!”也有些人感到搞这项工作不但误工,还要受气,是出力不讨好。针对这种情况,乡的党政领导方面及时召开了各种会议,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研究,首先整顿了干部思想,接着组织了宣传队伍,利用一切宣传工具和场合,采用回忆对比算细账,个别座谈相互串连等方法进行发动。通过这样比较细致深入的宣传教育,使大多数群众知道了搞卫生运动有益无害,确实是一件好事情,从而突破了“绊脚石”,开展了卫生运动。起初在该乡实行人畜分居,定期打扫住舍和街头。接着在二百七十八眼井上加高井台,做了井盖,搭起井棚;又组织木匠为二千一百个厕所做了木盖;同时有一千五百九十个青年买了口罩;不少妇女做了月经带。该乡的卫生运动就这样由少到多地逐步开展了起来。
再掀起卫生运动高潮
自从1952年该乡搞起了卫生运动,获得了不少的成绩以后,在乡村干部中产生了一种差不多的思想,曾一度放松了对这项工作的领导,致使卫生工作处于自流状态。
鉴于这种情况,经乡支部研究,认为卫生工作之所以停滞,一方面是由于领导干部产生了松一口气的思想,放松了领导;另一方面是有些事情做得不切合实际情况,例如1953年到1955年提倡合厕分肥、改造水井的时候,将影响交通和公共卫生的三十二个厕所埋掉,把二百七十八眼水井作了改造。这虽然是件好事,但由于没有进行很好的规划,过多地强调了长远利益,而忽视了群众的眼前利益,使群众负担太重,遭到他们的反对。如农民孙全则说:“讲卫生误工多,负担重,没有厕所怎能行。”找出了根源以后,首先批判了干部中的松一口气思想,接着又健全了乡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并且重新组织宣传队伍,向群众再次进行了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党团乡支部和各村支部还确定了专人负责这一工作。对于群众误工、负担也作了合理的解决,使全乡卫生工作又搞了起来。他们早在1953年就规定了星期日为卫生日,定出“查生产、比代耕,查卫生、比干净,查扫除、比积肥,查制度、比执行”的四查四比制度。在执行中,先后组织村与村、户与户相互检查,观摩评比,先后评出了九十六户模范户和一百七十个模范人物,并且以插红旗和发奖状等对他们进行了奖励和表扬,使他们带动群众,把卫生工作推向了经常化。
对于领导方法也作了改进,他们以东李高为重点,总结经验,组织观摩示范,以推动全乡。
发挥保健站作用
1955年冬,全乡实现高级合作化以后,社员的生产情绪空前高涨,对于卫生医疗条件的要求也日渐迫切,单靠卫生所已不能适应这种形势的要求。1956年春,由社员集资,成立了乡的保健站,负责全乡的预防和治疗工作。各农业社也都设立了保健室,把分布在全乡的接生员、保健员、在乡医生等四十四人,作了适当的分配和安置。这就为进一步开展卫生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建站之后,发挥了大家的集体智慧,创造和综合了十三种灭雀法,八种灭蝇法和七种灭蚊蛆法。此外,还想出了十二种积肥方法。同时,站内医生孙守信,搜集了本乡马来保谷子被麻雀糟害和卫生模范孙玉祥的事迹,做了十二套模型展出,并且利用会议、民校、饭场等场合进行宣传,仅1956年即展出一百四十五次,使一万余人受到了教育。去年春又将各社社员组成了青年突击队、儿童挖蛹队、妇女清扫队等,进行卫生工作。乡里对四十六名保健员、接生员也进行了训练提高,培养了一百二十八名积极分子,使他们学会了接种牛痘和饮水消毒的技术。此外还和兽医站接洽好,指导群众进行了畜圈消毒和订立卫生制度。农忙的时候就把站内的医生组成巡回小组,担药下乡进行防治工作。经过这一系列的工作,该乡发病率逐渐下降,深受群众欢迎。
四村麻雀绝迹
麻雀是四害之中最难缠的,但是,在五里庄等四个村已经绝迹,其它各村也被基本消灭。当1956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公布以后,引起了该乡党政领导的注意,当即研究确定,以东李高、五里庄为重点,开展灭“八害”工作。他们提出的口号是:“党员起带头,团员为骨干,青年为助手,消灭八害不发愁”。但是在进行中遇到了阻力,一部分群众思想不通,认为这是杀生害命。如五里庄崔树成老汉说:“麻雀老鼠都是命,消灭有些丧良心。”东李高金老大娘则阻止孩子灭雀。这时,乡领导上一面组织党团员干部向群众宣传、一面组织打枪能手和青年一百一十七人,分为两个队,利用空余时间突击歼灭。通过宣传教育,金老大娘一夜即掏了两窝,扑捉麻雀四只,掏蛋十二个。群众性的卫生运动就形成了。经过一个月的突击,仅麻雀就消灭了二千一百零八只。到12月间,五里庄不再见到麻雀踪影。接着,乡人民委员会组织全乡干部、积极分子和青年到该地参观,并交流经验,对五里庄也及时进行了奖励,树立了旗帜。通过这一年来的扑灭,麻雀先后又在东李高、桃园、司徒等三个村宣告绝种。去年夏季,乡里又采取了调兵遣将、无雀村支援有雀村的办法,组织了二十五名打枪能手,由乡文书、卫生模范孙玉祥等带领,分为五个突击队,开展了一个突击周,即消灭麻雀三千九百九十六只,接着其它各村也基本消灭了麻雀。群众反映无雀后的情况是:
“过去推碾轰噪轰噪,
如今推碾静静悄悄,
不用再和那些讨厌东西来往交道。”
移风易俗
现在的东李高乡是到处无垃圾,房前屋后无杂草,大部墙壁粉刷如雪,加上各种树株林木的衬托,显得格外新鲜、清新、整洁。去年秋季全县各乡保健站长曾到东李高乡参观,根本没有发现鼠、雀、蚊、蝇的踪影。有的同志曾访问了几个老太太和九岁以下的小孩,他们都异口同声地答复:“讲卫生,不生病,多打粮食没疑问。”在个人卫生方面,有七千余人使用牙刷,人人有洗脸毛巾,衣服被褥勤洗勤晒勤换,根本改变了喝生水的习惯,50%以上的户使用了暖水壶。该乡新法接生的婴儿达到了91%,大多数妇女使用了月经带。总之,东李高乡已经移风易俗地彻底改变了过去的那种不讲卫生的肮脏面貌,破天荒地树立了新的风尚,展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光辉景象。
继续前进
该乡通过卫生工作的开展,还大大地推动和提高了生产。六年来共消灭了鼠雀二十四万九千四百二十只,蝇蛆六千八百三十斤,积肥达一百一十四万四千二百四十担。同时,出勤率由1951年的55%上升到97%以上,而粮食产量也逐年提高,单位亩产平均每年增产22.8%。增产的原因主要是积肥多、劳动力强、出勤率高。
现在,东李高乡的干部和群众都抱着最大的决心,要把八害消灭净。他们根据“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的精神,已经制订了规划,争取在两年内将“八害”中所剩之“五害”全部消灭,使之断根绝种。
东李高乡开展卫生运动的经验证明:只要加强领导,依靠群众,密切结合生产,办法切实可行,凭借群策群力,“八害”定能灭后绝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