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山区的花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1-04
第3版()
专栏:

山区的花朵
 本报记者 朱波
在秀丽的汉江东岸,在秦岭巴山之间,有一座小型工厂。它吸引着周围百里内的农民,同各地制革、制药、染料等工业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国营植物鞣料厂——陕西石泉植物鞣料厂。
这座工厂从1951年10月恢复生产以来,一直坚持执行了勤俭办企业的方针。几年来,这个厂没有增添什么新的设备,没有新建厂房和办公室(只建了几十间平房宿舍)。他们就利用原有的简陋的建筑和陈旧的机器设备,坚持进行生产。全厂职工还发挥了高度的积极性,不断地改进了生产方法。例如浸提工段工人宁振业和唐义胜建议用热水浸泡原料,提炼鞣料,使浸提的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一以上。蒸发车间的蒸发管,过去每月检修的时候都要停工,严重地影响产量;后来,这个车间的工人经过反复研究,采用加高温度的办法,两组轮流生产,轮流检修机器,结果不仅不再因为检修机器而影响产量,还把产量提高了一倍以上。由于工人们战胜了种种困难,这个厂的产量一年比一年增加,产品的成本也一年比一年降低。1953年总产量是一百二十点三一吨,1957年增加到四百三十七点四吨。1953年每吨成本是一千二百二十点二八元,1957年降低到每吨八百六十六点八六元。
从这个工厂可以看出,在山区建设小型工业企业有许多好处。主要好处之一就是可以就地取材,节省原料运输费用,降低产品成本。石泉植物鞣料厂使用的原料主要是槲树皮和橡壳,每年需要近四百万斤。这些原料就出在工厂附近的山区,因此收购容易,价钱便宜。过去这里每年运往沿海几十吨槲树皮、橡壳,供渔民染渔网使用,仅运费就超过原价十几倍到几十倍;如果把这座鞣料厂建设在西安、武汉或上海,把四百万斤槲树皮和橡壳运往这些地区去加工,产品成本也会比在原料产地高出几倍。
当然,在山区建设小型工厂也有困难,例如技术力量薄弱,设备过于简陋(缺少一个零件,就要到宝鸡、西安等地去配),等等。有些技术问题,不容易解决。例如石泉鞣料厂化验室曾经对青刚树叶子进行过化验。化验的结果证明,青刚树叶子含鞣料13%,比槲树含的还多(槲树皮含12%),但是杂汁太多,他们没有办法提出来。因此,他们迫切希望各地在技术力量上加以支援。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石泉植物鞣料厂的生产不能满足国家的需要了。因此,国家又在这个厂的附近新建一座植物鞣料厂。新厂比老厂规模大,新厂的大部分设备都是国内机械厂的新产品。这个厂的切碎、浸提、干燥等工序,几乎全部是机械化的,生产周期可以比老厂缩短一半。新厂投入生产以后,年产量将有八百多吨,加上老厂,年产量共有一千三百多吨。
尽管这样,也还不能满足国家对植物鞣料的需要。去年,石泉植物鞣料厂已经开始为广西、浙江、福建、湖北、四川、新疆和东北等地培训技术工人。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像石泉植物鞣料厂这样的山区花朵将会开得越来越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