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新春的奇花——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1-05
第8版()
专栏:

新春的奇花——梅
 陈俊愉
一提到花,人们总会想到那是一种娇弱的植物。其实并不尽然,在我国丰富的供人观赏的植物资源里,有许多富于斗争性的花卉。它们在冰中孕蕾,雪里开花。它们打破了早春的岑寂,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希望和欢欣。梅花就是具有这种性格的一种名花,因此,自古以来就为世人推崇,把它与松竹并列,称为“岁寒三友”。“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这是对梅花的绝妙写照,也说明古人爱梅,正是看中它的斗争精神。
我国是梅花唯一的故乡,这从古代文献资料和近代科学记载中都可得到明证。“名医别录”里说:“梅……生汉中川谷”。“重修广元县志”里记载:“梅,山中间有野生者,概单瓣。”近年中外植物学家在宜昌、汶川和云南山区,还采集到梅花原种和变种的标本。日本学者白井光太郎等也说日本的梅花是在古代由中国传入的。这些事实充分说明梅花产于我国,同时也批驳了英美学者对梅花原产地的错误论断。
我们说梅花是嘉木,不仅因为它富于斗争性,而且还由于它花期特久,色香俱佳,枝干苍劲,生趣盎然。现在新年刚过,两广梅花正在盛开,四川和福建的梅花佳品正含苞待放,而江苏、浙江、湖南、湖北一带的梅园里,也已在孕育着春天的消息了。
梅花栽培不仅限于江南,而且在黄河流域乃至东北地区,都有它的踪迹。在洛阳、开封一带,宋元以来就开始栽种梅花;现在河南鄢陵,还有不少农民以艺梅为业。明朝以前,北京没有梅花栽培。后来有人“从江南移至,护以穷庐”(见“辍耕录”),从此江南的名花才繁衍于北地。
梅花日益为人重视,还由于它千变万化的品类。至今虽然还没有人对梅花的品种作过全面的调查研究,估计约在二三百种以上。根据十多年来个人在长江流域初步调查的结果,发现一百五十多种梅花,归为十二大类。现在,把其中最主要的和比较特殊的几种类型作一简单介绍。
“宫粉”、“朱砂”和“绿萼”是我们常见的三类梅花。“宫粉类”品种最多,花色粉红,香韵俱佳,像无锡“大粉梅”、重庆“大宫粉”等,更是其中名种。“朱砂类”花色紫红,艳丽无比,如川中“水朱砂”、“粉红台阁朱砂”等尤为奇绝。“绿萼类”萼绿花白,雅淡可观,最能体现“疏影横斜,暗香浮动”之妙;而成都“金钱绿萼”花头大至寸许,花瓣多至五六十片以上,堪称梅中逸品。“照水”、“龙游”和“洒金”这三类是比较罕见的类型。“照水梅”枝条下垂,最宜种在河畔池边,让花朵和花影相映成趣。“龙游梅”生来枝条盘曲,状如龙蛇,是晚近发现的异品。“洒金梅”一树开数色花,带有各种条纹斑点,变幻多端,引人入胜。
人们会问:这么多的万紫嫣红,到底它们是怎样产生的呢?在古代的时候,人们采取野生的梅实加工食用,以后栽入园中,逐渐产生了各种变异。到了汉初,才有重瓣梅花。像在上林苑中,就栽了“宫粉”等梅花品种(见“西京杂记”)。野生单瓣梅花通过长期的人工引种培育和选择,才变成重瓣佳品。这说明我国梅花栽培,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梅之真正“以花闻天下”,是在南北朝的时候。当时在南京、扬州一带,种了不少梅花。名诗家如何逊、阴铿等人都有咏梅之作。到了唐朝,栽梅咏梅之风大盛,“朱砂”、“绿萼”等类型也开始培育了出来。宋代是梅花栽培的鼎盛时期,新种急遽增加,并有“梅谱”把当时的品种记录下来。像范成大在“梅谱”里,就记载了苏州几十个品种,其中还包括出现不久的“玉蝶”等类型。
在梅花的记载和宣扬方面,很多古代文学家是有功绩的。范成大著梅谱,张功甫作梅品,至今仍是研究梅花的重要资料。杜甫著有梅花诗,白居易写过“忆杭州梅花诗”,苏东坡曾在杭州、广东等地栽梅咏梅。林和靖结庐西湖孤山,植梅为妻,畜鹤作子,他的别致生涯,传为千古佳话。
不仅诗人爱梅,一般市民也非常爱梅。北地多喜盆栽梅椿,使之在新春在室内怒放。此外,像民间艺人奏的“梅花三弄”,妇女带的“梅花妆”……由此可见,梅花是文学艺术上的主题之一。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