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谁说双季稻不能推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1-06
第2版()
专栏:

谁说双季稻不能推广?
本报记者 于风 于明
安徽省安庆专区执行中共安徽省委提出的“三改”办法,最近三年来仅推广双季稻一项就增产粮食十一亿七千多万斤。这个事实证明推广双季稻是稻产区大量增产的一个好办法。
安庆专区地跨长江南北,全区以产稻为主,有水田四百六十二万余亩,除19%在圩区外,其余都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地区。为了提高粮食产量,1953年安庆专区曾采取扩大小麦面积、增种一季荞麦或泥豆等晚秋作物的增产措施。由于小麦最多每亩增产二、三十斤,荞麦和泥豆的产量每亩也只有几十斤,所以施行三年的结果,复种面积虽然扩大了,粮食增产并不多。1955年,桐城县开始多点试验推广双季稻千万亩;成功后,即进行大面积推广。到1957年种双季稻三十二万亩,占水田面积的50%,每亩产量平均七百六十八斤,比中稻每亩平均产量多了二百八十三斤。1957年全县复种面积扩大到201%,粮食每亩平均产量提高到六百五十六斤,比1955年每亩平均产量增加了一百三十八斤,总产量比1955年增加了八千七百万斤。全县已有八个乡、四十八个社平均亩产量达到八百斤。这证明了种双季稻产量高,增产速度快。全专区的情况也是如此。1956年全专区推广了双季稻一百九十九万亩,一年就增产了四亿多斤粮食。
安庆专区推广双季稻的经验证明,双季稻不仅产量高,增产幅度大,而且还能避灾保收。安庆专区的雨季大半集中在6、7月,圩区的水田最好,但也最易受涝,所以圩区农民最怕6、7月下大雨,他们说:“圩田好做,5月(旧历)难过”,因为此时圩区的中稻正在发棵,经不住涝,一涝就减产甚至无收。种了双季稻,早稻比中稻要早半月到二十天,此时稻已长高,不再怕涝。早稻收割后,水也退了,正好种晚稻。双季早稻不仅能避涝灾,也能避旱灾。1955年7月怀宁县丘陵区遭受秋旱,这时中稻正抽穗扬花,都因受旱减产,而双季早稻则已成熟待割了。早稻收割后如果缺水,仍可改种秋玉米等旱粮高产作物。此外,由于双季早稻成熟期比中稻早,可以解决夏荒问题。安庆专区的农民亲眼看到了双季稻的好处,他们说:“双季稻真正好,多收粮食多收草,避开灾害收割早,生活有改善,生产有劲搞”。
安庆专区在推广双季稻的工作当中,曾和右倾保守思想进行了艰苦斗争,同时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首先碰到的,是安庆专区的气候是否适合双季稻生长的问题。有人说,双季稻的无霜期要三百天,播种期间的温度要25℃才算安全,不然就是蛮干。但事实证明双季稻只要二百一十天到二百二十天的无霜期就够了。清明前播种,立夏前插秧,霜降左右就收割,两季前后只要七个月。安庆专区的无霜期有二百四十天到二百五十天,正适合种双季稻。全专区每年平均温度是16℃—17℃,也适合于双季稻的生长。要解决的问题是:秋分一过,气候不稳定,晚稻此时正抽穗扬花,若遇寒潮冷露就会影响产量,因此必须争取早稻早插早收,使晚稻的扬花期提前一些,在秋分前后扬花就可避开寒潮冷露的侵袭。安庆专区从安排茬口、提早育秧插秧、调配品种、推广先进技术、合理组织劳力等方面解决了这个问题。
再一个是劳力够不够的问题。安庆专区人多地少,每人平均有田一点一亩,地五分,每个劳力以承担三亩田来算,是可以大面积推广双季稻的。但也不可否认,在抢收早稻抢种晚稻时节,农活是很紧张的,必须很好安排劳力才能不误季节。桐城县去年种了占水田面积50%的双季稻,他们依靠群众想出很多办法来解决劳力不足的困难。一是提早安排农活。小暑到大暑期间的农活少,就把能在抢收抢种期提前做的农活和家事提前做。二是事先搞好劳动组织,划分割麦、插秧等不同工种的劳动小组,实行流水作业,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充分发动半劳力担任他们能力所及的农活,减轻全劳力在这方面的负担。四是组织社与社、队与队、不同作业区在人畜力方面互相调剂互相支援。此外,还改善劳动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做好防暑工作和分配好晴雨天的农活。
有右倾保守思想的人,认为双季稻所需的肥料较多,这个问题不能解决,拖瘦了田还是不能增产,他们借此来抵制推广双季稻。安庆专区依靠群众找出了二十几种积肥办法,增加了肥料,以事实批驳了这种思想。全专区施肥量从1953年每亩平均五担人粪增加到去年的十一担,今年还要增加到十四担。他们还要大量种植绿肥,大力推广“田头烂窖”、“稻草还田”等办法。“田头烂窖”是在稻子快成熟时,把田角上的稻子带泥移到田埂上,然后在田角空隙处挖窖,砍除田埂四周的杂草放窖内沤肥。“稻草还田”是把收割的一部分早稻草截断犁在田内,再加几斤石膏和速效肥。稻草还田作晚稻肥料,并不影响饲料和燃料所需稻草的数量,因为多种了一季稻子,第一季的稻草还留下一部分,加上第二季的稻草,就能抵上原来种一季中稻的稻草数量。安庆专区去年有三十四万亩田采用“稻草还田”的办法沤肥已全部成功。“田头烂窖”和“稻草还田”的好处是肥源足,成本低,肥效高,省工,很受群众欢迎。群众说:“粪兴田,年管年;田兴田,万万年。”
在安徽省第二次党代表会议期间,我们就推广双季稻问题访问了安庆地委书记和几个县委书记,他们一致认为推广双季稻以后,增产快,农民生活有改善。由于增产快,征购粮工作也容易完成。安庆专区的粮食征购工作,最近几年一年比一年完成的早,去年比前年又提前一个月,在11月初就完成了。去年应收的各项农业贷款也都基本收清。
他们还谈到:双季稻的增产潜力很大,只要提高技术,掌握好季节,施足肥料,早稻产量可以提高到中稻产量,甚至可以超过,晚稻产量也可以提高到早稻产量。如去年桐城县石河社有一千二百亩早稻的平均产量为五百七十斤,已超过该社每亩平均五百五十斤的中稻产量。怀宁县有些地区的晚稻产量已达五百斤以上。此外,双季稻的田里还可以种一季油菜或三月黄大麦或绿肥,实行一年三熟。中共安庆地委第一书记许少林同志说,根据安庆地区已有的经验,全区将继续扩大双季稻。许少林同志特别提到要帮助落后地区。他说:安庆专区江南地区各方面的条件比江北好,圩田多,适宜于种植双季稻;但由于领导上的保守思想没有彻底克服,所以推广的不如江北快,以后地委要多方面帮助他们早日赶上先进地区。这样,在最近三、四年内,全专区粮食平均产量就可以由现在的五百八十八斤提高到八百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