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少花钱多办事 不花钱办好事 贵州日报表扬一批勤俭起家的地方工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1-08
第3版()
专栏:

少花钱多办事 不花钱办好事
贵州日报表扬一批勤俭起家的地方工厂
本报讯 1957年12月26日贵州日报一版,在“反对大少爷作风用穷办法办企业”的大标题下,介绍了大定县大定联合工厂、安顺专区福泉电厂、天柱县印刷厂、开阳县开阳酒厂和赫章县德卓铜矿勤俭办企业的经验,同时批判了天柱县榨油厂不考虑原料供应情况,盲目建大厂、买大机器,结果迟迟不能投入生产,投入生产以后也将不能充分发挥设备能力的大少爷作风。贵州日报还以“怎样才能‘迎头赶上?’”为题发表社论,说明只有用穷办法办企业,才能在农业生产大跃进的同时,使工业生产也有一个大跃进,才能逐步改进贵州省工业生产的落后面貌。
大定联合工厂是1952年建设的,现在的主要产品有白酒、土纸、黑色炸药三种,全厂职工六十一人。他们这个厂在开始建设的时候,只从银行贷三千元作为基本建设资金。他们利用当地的一所破庙和空地修建厂房,购买了必要的工具,建立了一个酒灶和一个纸槽,组织了十三个职工投入生产。
以后,随着市场需要的扩大,他们陆续以“修旧补新”的办法,扩建了八个酒灶和钾硝车间、保管室、仓库等。所建厂房仍坚持简陋节约的原则,厂房都是茅草屋顶和土墙。设备安装也较为合理,操作方便。直到现在,该厂仍然没有新建一间办公室及宿舍,都是修理破屋使用。几年来,扩建投资共只花一万五千元,相当于该厂几年来上缴利润的17%。
早在1955年,福泉电厂看到周围许多地区都没有农具修配机构,农民因修理农具不便,影响了生产。同时,厂里的生产任务也不足,除晚上发电几个钟头外,白天工人没有事干。于是,该厂领导就决定在马场坪电厂分厂附设一个农具修配厂。把厂里的十二个工人,划分为锻工、电修、板间等车间,开始招揽零活。最初,没有车床,他们就到贵阳以四角钱一斤计算买了一部废车床,修理成为手摇车床;没有钳子、大锤,工人们就收集废铁自己动手制造;没有厂房,就向区委会借一块小地方暂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始投入了生产。他们的业务经营方针,是当地需要什么就干什么,很受农民欢迎。1956年全县农具供应很紧张,手工业社生产赶不上需要,厂里就大力赶制了农具二千多件,供应了马场坪附近四个乡农民的需要。去年春耕中,他们又为农民修理和制造各种农具三百余件。在兴修水利中,他们为金星、大愿等几个农业社安装了机械提水站。过去农业社去贵阳请人安装机械,不但不易请到,而且来回花费要比现在贵五倍。所以农民非常满意。
赫章县德卓铜矿是去年12月初才投入生产的。在建矿中,以三千元的投资,花去二十多天的时间,就把这个小矿建成了。
德卓铜矿的铜储量适宜小规模开采,四十年前曾经有人以手工方式开采冶炼。现尚遗留有年久失修的旧式火炉一座,烂风箱一个,和东一堆西一堆的矿石。当地还有两个参加过土法冶炼的老工人。赫章县有关部门便于1957年11月7日开始了基本建设工作。为了做到少花钱多办事,收效快,他们除了购置必要的冶炼工具外,都是靠恢复修理破烂不堪的原有设备来进行生产的。在当地两个老工人指挥下,在露天下经过七昼夜的冶炼,炼出毛铜四吨,价值四千多元。他们计划今年再建十座新炉,年产量可达三百吨,产值十万余元。
天柱印刷厂是在1953年兴建的。当时因县里缺乏资金,无法购置更多设备,于是他们就租用两部旧的石印机,请两个工人开始生产。因为厂子小,开支节省,所以产品价格比外地进货便宜,销路很好。第一年赚了钱,除上缴外,其余用来扩大再生产。这样逐步发展的结果,除把租用的石印机买过来,又增添了两部石印机、一部手扳机、一部圆盘机,工人也由二人增加到十一人。
天柱县榨油厂没有认真研究当地实际情况,一想办工业,就想愈大愈好,要求省里投资。省工业厅批准了四十万元投资,决定让他们买一套200型的机器榨油厂的设备。而200型的榨油机所需的锅炉贵阳不能生产,只好到上海天津等地买,从1956年3月开始基本建设,到现在将二年时间还未安装好设备。200型榨油机一年可榨菜籽六百万斤,今年全县菜籽的计划产量也只有四百万斤。而且为了集中全县菜籽和分散油饼,每年就要多用运费五万元左右。因此,在去年12月份举行的贵州省地方工业会议上,天柱县有关同志检查了办这个厂过程中的大少爷作风,并表示今后坚决根据投资少、建设易、收效快的原则,大力发展小型的地方工业,为山区建设服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