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山海关外传喜报 辽宁一百五十九万亩地亩产粮食四百斤以上 九十九个社和五个农场粮食产量跨过了黄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1-10
第2版()
专栏:

山海关外传喜报
辽宁一百五十九万亩地亩产粮食四百斤以上
九十九个社和五个农场粮食产量跨过了黄河
本报讯 据辽宁省农业部门最近统计,1957年全省已有十六个乡、三百九十六个社和二十八个国营农场,共计一百五十九万五千亩地达到或超过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每亩(市亩)产四百斤粮食的指标。其中九十九个社、五个农场和部分乡并达到了黄河以南的产量指标,达到或超过了五百斤。
辽宁省达到纲要规定的粮食生产指标的单位较多的,有安东、沈阳、辽阳、清原、新宾、海城、盖平、营口、安东市等九个县市。这些县市有十五个乡、三百二十三个社,一百二十七万亩地达到和超过了纲要指标。其中营口县,共有二百五十六个社,有五十五个社的十六万八千多亩土地达到和超过了纲要规定的粮食生产指标,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3.4%。
这些乡、社,在合作化后大都大量地进行了农田基本建设,几年来大力开发了农田水利,扩大了水田面积。营口县水源区在合作化后,已基本实现了水田化,每亩产量已达到五百六十斤;这个县的盖家乡前进农业社位于辽河下游,地势低洼,合作化前每年都有一千三百多亩洼地内涝成灾,群众称为“盐碱低洼,十年九瞎”。自1955年冬实现高级合作化后,开渠引水,防洪排涝,把一千八百亩低产洼地变成高产水田,由过去每亩四百多斤提高到1956年的八百一十三斤,已经“跨过了淮河长江”。1957年虽遭八十天的大旱,但是经过抗灾斗争,每亩产量仍然达到六百斤。
在旱地作物地区和土质瘠薄的山区,由于各农业社因地制宜采取了各种增产措施,也同样出现了一些达到了纲要指标的乡、社。海城县代千乡的西艾、西腰和代千农业社,推行了深耕密植多施肥的增产经验,三个社共有九千九百三十一亩耕地,1957年施肥面积达87.3%,比1956年扩大15.7%,比1955年扩大18.9%,单位施肥量比1956年增加半倍,比1955年增加一点四倍,并逐年扩大了套种面积;玉米套土豆每亩产粮达七百斤,比一般单种玉米增产57%。辽宁省西部山区的朝阳县红星社,1957年有五百四十亩粮食作物亩产四百九十二点二斤;在辽北平原地区的沈阳县小于乡,两千七八百亩粮食作物,在1956年和1957年两年内,每亩产量达四百多斤,连续两年都达到了纲要指标。
在全省九十个国营农场中,有二十八个农场的六万一千多亩土地也达到和超过了纲要指标。其中安东县的示范农场和孤山农场、沈阳市浑河农场、本溪、海城县的示范农场的每亩产量达到五百八十三斤。海城县示范农场旱田稻谷每亩产量达七百斤,高粱达七百六十六斤。北镇县示范农场的高粱每亩产量,连续两年都达到五百六十多斤。北票县示范农场1957年稻谷每亩产量达六百一十多斤,比当地一般产量高半倍。 (周宏德、赵宗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