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要把淮北变江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1-11
第2版()
专栏:

要把淮北变江南
本报记者 于明
常坐津浦车的人们,稍微留意一下便可发现,近二年来淮河以北地区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一望无际的淮北旱粮产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水稻田。它告诉人们,淮北农民正在进行改造自然的伟大工作。他们的口号是:要把淮北变江南!
淮北有四千五百万亩耕地,是我国重要旱粮产区之一。但是,这里的旱粮作物产量很低,小麦、黄豆、高粱,一般每亩只能收到一百多斤。许多较为低洼的地区,过去只种一季小麦,收麦以后便因水涝不再种第二季庄稼,土地不能充分利用。淮北的旱粮作物不但产量低,而且经常因涝不能保收。可是,淮北的另外一个情况则是,每年从4月到10月的平均温度在二十三度左右,无霜期在二百三十天到二百四十天左右,不仅能种水稻,还有种双季稻的条件。淮北每年的平均雨量有八百公厘左右,大部分集中在水稻需要水的7、8、9月。水源也很充足,不但有淮河的水,地下水也只要挖几公尺深便涌出来,可以大量改种水稻。
中共安徽省委抓住了这个改种水稻的增产关键,在早几年提出的“三改”办法中,便号召农民结合治涝进行改种。到现在全淮北改种水稻的面积已达到一百多万亩,它为淮北指出了从低产变高产,从多灾变无灾的道路。
淮北改种水稻的好处,在目前看得已经很清楚了。一百多万亩水稻的产量,一般都比旱粮作物高一倍到两倍。阜阳县1956年在低洼地区种了十三万多亩水稻,当年大涝,80%的土地都因灾减了产,而这些水稻每亩的平均产量还收到二百二十四斤。如种旱粮,则会颗粒无收。该县阜丰八社改种春种水稻一百五十三亩,亩产六百五十七斤。临泉县阎农业社小张庄今年种了三十八亩水稻,每亩收九百一十四斤。这个庄上的农民生产和生活水平都超过了当地富裕中农的水平。改种水稻使过去麦后不再种第二季庄稼的现象逐渐消灭。麦收后再种一季水稻,不但有效地利用了地上积水,治了涝灾,而且第二季水稻比第一季小麦可多收一倍甚至几倍!群众称道改种水稻说:“稻改办法强,旱地变粮仓,一亩收了三亩粮。”过去淮北群众只有走亲戚庆贺婚嫁和生了小孩,才秤一、二斤大米当贵重礼物,现在许多人平常就可以吃自己种的大米了。
改种水稻不但能大量增产粮食,还能大量节约粮食。在淮河以南的地区,一般养一条牛只要粮食饲料几十斤在冬天喂喂,其余时间都吃稻草;而一过淮河到淮北,一条牛就要几百斤粮食来喂。现在淮北有了水稻的地区,牛吃稻草便大量节约了粮食。群众看到这个好处,称赞道:“改种好,改种好,又收粮,又收草,人吃米,牛吃草,种时累,收时笑。”由于改种水稻,淮北农民广种薄收的习惯也正在逐步改变,开始注意精耕细作和积肥。
淮北虽有改旱地为水田的自然条件,但是还有保守思想的抵制和技术上的许多困难。由于当地领导方面积极解决具体问题,又用增产事实进行宣传教育,这种抵制和困难正在逐步被克服。为了帮助淮北农民改种水稻,安徽党政领导利用了本省的有利条件,从1953年起,便由沿江稻产区调干部和有经验的农民,到淮北作“稻改老师”,只前年一年便调了九千多农民到淮北各县。他们在淮北不但传授了技术,还用江南丰饶美丽的景象,给淮北农民指出淮北未来同样的美好远景,成为鼓舞人们改造自然的专业宣传员。淮北各地还经常组织干部和农民,到沿江去参观和学习种水稻,他们回到淮北也自然地变成了推动稻改的积极分子。这些工作,使淮北的稻改,不但有了技术依靠,而且在干部和农民中有了思想基础,这样许多困难便比较容易解决了。
淮北农民过去认为当地是漏风土,地里存不住水,不能种水稻。但是经过最近几年的试验,他们在地里筑了田埂,用石硪和榔头砸实,再用浠泥沾贴,先使田埂不漏水。然后就用“干整平、湿整漏”的整地方法,先在干土地里翻犁,细耙,取高补低,整平田面,再上水反复犁耙和田,把田里的泥和得和江南的水田一样匀细,使田里也不漏水,一般能存水八、九天。
淮北因为土地多,劳畜力缺,夏收时又正是栽秧的季节,所以有些群众顾虑忙不过来,各地领导便帮助农民在育秧季节上早作安排,夏收作物多种早熟品种,使收获时间有先有后,这样就把农活错开了。淮北农民过去顾虑种水稻的水不够用,现在把许多原来只为排水的沟、渠拦起来,变成排蓄兼备,以蓄为主的水利工程,便能供应水稻的需要,最近他们进行着的一项重要工作,便是挖深塘下泉,利用地下水。亳县人民一社挖了四亩地的一个大塘,利用塘水改种了一百一十七亩水稻,春种的水稻平均亩产七百一十一斤,收麦后又种的麦茬水稻,平均亩产还达到三百零九斤。这些事实,坚定了淮北农民改种水稻的信心。现在淮北农民已经不是反对改种水稻,而是积极要求改种水稻了。如宿县桃山一社社员对社里提了三大意见,其中一项便是社里去年没有完成改种水稻计划。
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中规定,全国“从1956年起,在十二年内,要求增加稻谷二亿五千万亩。”实现这个纲要,在靠近原来水稻产区的淮北地区,有着更为有利的条件。据估计,淮北大中小水利工程及地面都进行有计划的蓄水,将来可蓄起成百亿公方的水供改种水稻之用,只要人们积极努力,便有可能把几千万亩的低产旱地,改变成高产水田。淮北各县的规划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许多县的规划都要求通过兴修水利,把全县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土地改成水田。今年淮北各县改种水稻的面积,将比去年增加两倍,达到三百多万亩。现在淮北农民兴修水利的劲头特别大。他们从去冬今春到目前为止,已完成八亿土方工程,远远超过了该地区解放八年来所做的农田水利工程土方数的总和。从这种劲头看来,可以预期,在不多几年内,他们一定能够把淮北水网化,到处种水稻,把多灾的淮北改变成和江南一样的富饶美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