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只要认真就能做好——记中共中央工业工作部的爱国卫生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1-12
第7版()
专栏:

只要认真就能做好
——记中共中央工业工作部的爱国卫生工作
本报记者 戴月
中共中央工业工作部的卫生工作,是由落后转变为先进的范例。当记者去访问这个单位的时候,第一个印象就是楼房周围到处都干干净净,当时虽然刮着风,这里却看不到飞起的灰尘。这个单位是办公室和宿舍连在一起,有一百多住户,职工、家属共一千二百多人。屋里屋外一切东西都是井井有条,每间房子的门窗、桌椅、地板、墙壁都是四面见光。处处使人感到清新爽快。
不卫生的地方变成卫生模范单位
行政处的负责同志向我介绍:一年前这里还是个垃圾满院,传染病集中的地方,曾经受过卫生部门的批评。1956年春,麻疹、猩红热、流行性感冒等陆续发生,大人孩子病倒很多,每天有人进医院看急诊,汽车不够用,司机也忙不过来,医药费每月超支,工作人员因为小孩生病一两个星期不能上班,严重的影响到很多人的工作和健康。
卫生工作引起了部里领导同志的注意,办公厅刘仰桥秘书长在全体工作人员大会上号召:“把卫生工作列为当前工作的主要项目之一。卫生工作的好坏,是标志着机关生活的文明程度。”在领导的号召下,全体工作人员积极行动起来,并设一专职干部负责机关卫生工作。1956年5月成立了爱国卫生委员会,委员会的成员是各基层的负责同志,由办公厅的负责同志亲自领导。宿舍成立了家属委员会(委员是从保姆家属中选出来的,都是卫生工作的积极分子)。还以宿舍、公务班、清扫班、食堂、幼儿园、锅炉房、汽车队等单位成立了七个卫生小组。各小组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了卫生公约,互相检查,定期开会研究问题。
凡是检查出来的问题都能及时解决。如食堂,吃饭的人很多,食堂人力不足,卫生工作作的不好,制度、公约流于形式。厨房里的苍蝇、老鼠自由自在的飞来跑去,饭菜里经常吃出蟑螂来。为了彻底搞好食堂卫生,领导上接连几次开会,发动全体工作人员亲自动手大扫除,群众的劳动情绪很高,刷桌子、擦地板、堵鼠洞、室内消毒等,经过大家的努力,给食堂的卫生工作打下了基础,从此食堂的卫生公约制度才真正的实现了。
记者参观食堂的时候,厨师们正在准备开午饭,他们身上的白衣帽洗得干干净净,手指甲都剪得很短,作菜的厨师还戴着口罩。食堂的门窗都非常明净,天棚、地板上也没有灰尘,桌凳上没有一点污垢,桌上的食具也摆得很好看,墙上挂着的那面红旗和玻璃柜上放着的银瓶,都是去年得的卫生模范奖。在意见簿上一位同志写道:现在一进食堂就感到舒适爽快,引起食欲;过去一进食堂,就感到垢污恶心,不想吃东西。
在宿舍里,走到每个屋子都是门窗明如镜,地板亮又光,家具也都摆得很整齐。孩子保姆的衣服都是干干净净。简直使你分不清谁家更好些。
不一会儿来到了卫生委员刘新荣的家里,她正在帮助一位老大娘打扫厨房。我就请她谈谈宿舍的卫生工作,她这样向我介绍:过去大家住在漂亮的楼房里,可是没有个好的卫生习惯,就像这个花瓷砖的走廊都被泥土给盖住了。床上铺着花单子,床底下就是破鞋烂袜子,灰尘很厚,一到冬天就把门窗关紧,孩子的尿布不用水洗就搭在暖气上烤,屋里的屎味尿味直冲鼻子。卫生工作开始时遇到很多困难:干部强调工作、学习忙,保姆说带孩子做饭没时间,又加上许多保姆思想复杂,不安心工作,流动性很大,有的人对卫生工作认识不足,说该得病怎么也跑不了,不讲卫生也死不了人;有的说愿意讲卫生,就是不知道怎么作。领导上认真的研究了这些思想问题,并通过家属委员会进行工作,注意发现积极分子。培养积极分子,推动积极分子随时随地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并有计划的通过黑板报、漫画开展批评、表扬。为了丰富大家的卫生常识,组织卫生讲座、举办预防传染病和妇幼卫生、饮食卫生等图片展览。通过各种宣传教育,大家对卫生工作有了正确的认识,宿舍的卫生工作逐渐的开展起来了。各小组订立了卫生公约,规定了检查制度,进行了批评和表扬。这样作了一个时期又形成了突击运动,到检查的时候大家就累得满头大汗,检查过去就依然如故,不能保持经常卫生。家属委员会指出:要作到卫生经常化,就要强调每个人养成经常的卫生习惯。根据新的要求,大家又作到了互相监督,随时检查。
家属保姆都参加,卫生工作经常化
家属委员会的同志向我介绍情况时,特别提到了保姆王桂珍的工作。我去访问王桂珍的时候,她正戴着白围裙给孩子喂饭,看我来了,就热情的向我介绍她的工作情况:她看着四个孩子,工作比较忙,过去工作没有计划就更忙乱,屋里屋外都是碎纸乱东西和孩子们撒的饭,日子久了,不讲卫生就成了习惯。生活环境不干净,孩子就经常生病,她整天忙着去医院挂号看病,更没有时间打扫垃圾。几家共用的厨房,轮到她值日的时候,就脏得不能下脚。遇到这种情况,宿舍里的卫生工作积极分子就去替她打扫。到互相检查宿舍卫生的时候,大家都给她提意见,她自己也不知道怎样才好。积极分子又来帮助她彻底打扫了宿舍卫生,处处都给她作个样子看。家属委员会的同志又给她计算了一天有多少时间搞卫生工作,并帮助她安排了一个星期的卫生工作计划。大家的热情帮助使她很感动,每天就按着计划进行工作:早晨起来一面做饭一面打扫厨房,早饭后就看孩子和料理其他家务,晚饭后孩子睡觉再洗衣服。这样,王桂珍的不卫生情况很快就改变了,孩子也不生病了,她的工作越来越轻松,卫生也一天比一天搞得好。像王桂珍这样的例子不止一个。
刘新荣指着地上玩的那个两三岁的孩子说:“现在我们宿舍里连这么大的孩子也知道讲卫生。他们吃剩下的果皮都能自动的丢在垃圾筐里。再大一点的孩子就能作到遵守生活制度”。她指着墙上贴着的一张表说:“这是孩子们的生活制度表,内容包括:作息时间、穿衣、叠被、洗脸、漱口、按时洗澡换衣。根据生活制度表,阿姨每天给记分;有两个孩子以上的就互相比赛,每个孩子都争取得个五分。”这个办法培养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同时也养成了卫生习惯。大人就有更多的时间干别的事情,避免了忙乱现象,既带好了孩子,又搞好了卫生。由于保姆、孩子的积极带头,干部的依赖思想也就转变了。行政处的邓志处长每天下班回家后,都打扫和擦洗自己的房间。张力的妈妈很爱干净,过去都是靠保姆作,现在是亲自动手,每当星期天她先帮助保姆打扫屋子,有时间才处理其他家务事。
医生走出保健室,检查深入又具体
中共中央工业部的卫生工作开展得好,除了领导的重视,保健室的同志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张有方大夫说:过去整天坐在保健室里治病也治不完;不论治疗的效果多么好,也不如不得病。他下决心走出保健室,到机关各个角落,进行疾病的预防宣传教育工作。他发现食堂的卫生作不好,就及时写了一张大字报,贴在食堂门口:“食堂卫生比较差,一切安排乱如麻,碗筷洗的不干净,沙锅油泥也未擦,执行公约还不够,完成任务欠检查,奉劝同志齐努力,今后特别把油加。”一张大字报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食堂增加了意见簿,有意见可以随时写上,起到了集体的监督作用,食堂的不卫生情况很快就有了改变。张有方大夫到宿舍了解情况时,听到有的人说搞卫生需要体力强,咱们妇女可没有那么大的劲。同时发现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大娘卫生工作作得很好,就在一次家属会上对这两个典型进行了批评表扬。张大夫编了顺口溜念给大家听:“七旬李明老大娘,清洁卫生搞的强,窗明几净无尘土,桌子擦得六面光。”这样作的效果很好,既树立了榜样又说明了问题,受批评的也心悦诚服。张大夫在院子里看到地上有痰迹,就写了几张大字报,贴在木架上,竖在甬道旁。中午下班的时候,许多人围着看,这是一张地皮说话的大字报:“我一年多从来就没洗过一次脸,同志们的粘痰鼻涕吐了我满脸,实在难看,被太阳光一晒细菌分散,风一吹,随尘土钻到你的呼吸道里边,得了什么病我不管,我提出了警告,请你们常常给我洗脸,咱们就各得所安。”张有方发现服务班的卫生工作很积极,他就及时的表扬:“劲头最大的服务班,打扫卫生在夜间,互相帮助来竞赛,看看分数谁在先,讨论缺点迅速改,吸取经验又钻研,团结作到齐努力,新的胜利即开端”。
为了引起群众重视卫生工作,养成卫生习惯,张大夫是随时随地地进行卫生宣传教育工作。到宿舍出诊或访视检查的时候,他一边走一边看,看到不卫生的现象就及时指出来。保姆带着孩子看病的时候,张大夫当时就检查保姆和孩子的卫生,保姆的指甲长了就告诉她剪短,看到孩子身上皮肤不干净就告诉她给洗澡。家属委员会的同志说:“张大夫的工作非常深入,他经常到宿舍来指导卫生工作。宿舍里每个孩子的名字他都能叫出来,他了解孩子的生活环境,不断提醒保姆应该怎样照护孩子。每当传染病流行时,张大夫就整天不离宿舍,进行检查、早期预防注射,一旦发现传染病就严格隔离,张大夫的卫生宣传工作真正作到了人人皆知户户皆晓。”讲卫生的结果是人人健康。得病的人数大大减少了。1956年4月到7月,在五百多个孩子中得传染病的人数是一百一十一人,1957年4月到7月得病的孩子就降低到十七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