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争取和平共处的重大斗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1-13
第5版()
专栏:两周时事述评

争取和平共处的重大斗争
顾思
苏联的新的和平倡议
在1958年的开头,和平声势空前浩大。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莫斯科会议宣言提出的“和平共处”主张和“给世界以和平”的口号,苏联连续提出的一系列和平倡议,推动了全世界要求通过谈判打破“冷战”僵局的运动,打乱了美帝国主义准备战争的部署和步调。
从去年12月,苏联向八十三个国家提出举行最高级会谈,解决国际问题的许多和平建议起,到北大西洋集团巴黎会议结束,和平力量同战争势力进行了紧张的斗争。在这一时期里,东风压倒西风的新形势,更加鼓舞人心,苏联建议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反响。美国企图通过北大西洋集团巴黎会议抗拒和平、加紧备战,碰到了困难。巴黎会议讨论了布尔加宁的建议,公报并表示“愿意通过商谈来解决国际问题”。丹麦、挪威拒绝了美国在它们的土地上建立火箭基地。北大西洋集团成员国的内部对备战计划也发生分歧。要求正视现实、举行东西方谈判的议论日益高涨。
但是,美国政府仍然一方面在“多一些大炮,少一些牛油”的口号下,扩大军事开支,在国会提出了扩军备战的国情咨文;一方面向北大西洋集团理事会提出给布尔加宁的复信草案,企图迫使各成员国拒绝苏联的和平建议。可是,全世界要求谈判、主张和平共处的呼声是这样的强烈,使得声言要“武装起来再谈判”的英国首相麦克米伦,也不得不摆出一种和平姿态,表示愿意考虑缔结互不侵犯条约。讨论答复布尔加宁信件的北大西洋集团理事会会议,发生了“复杂情况”,拖延不决。正在这个时候,苏联又采取了新的和平努力,宣布第三次裁军三十万,并建议由华沙条约缔约国、北大西洋公约成员国和印度、阿富汗、瑞典、奥地利、埃及和南斯拉夫举行最高级会议,讨论在两三年内停止核武器试验、在中欧建立无原子武器区、两个条约的参加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减少驻德军队、扩大国际贸易、停止战争宣传、保证中近东和平等问题。
苏联的新建议,是适时的和切实可行的,为促成谈判、解决国际问题铺平了道路。从各国舆论对苏联新建议的热烈支持,和对美国坚持实力政策的不满和冷淡,可以看出,想要继续抗拒和漠视人民的和平愿望是困难的。如果西方国家表示愿意谈判,麦克米伦支持缔结互不侵犯条约的言论是真诚的,就应该对苏联的建议采取积极的态度。因此,苏联再一次的和平努力,进一步鼓舞了各国人民争取缓和紧张局势的斗争,更加清楚地暴露了美国在“和平”言词掩盖下加紧备战的政策。
要求和平的巨大浪潮
苏联和平倡议的巨大威力在于:它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又是目前形势下极其现实的主张,因而吸引人心,激起了要求和平的巨大浪潮。
亚非人民团结大会对苏联支持中东国家的独立与和平的努力表示热烈欢迎,号召各国人民促进国际协议和谅解来争取裁军、禁止生产、试验和使用原子武器,并呼吁美英两国采纳苏联关于停止核武器试验的建议。这是十七亿亚非人民强烈的和平愿望的表现。亚非人民反对侵略、反对殖民统治的斗争,已成为一支巨大的和平力量。他们曾在朝鲜战争、印度支那战争、埃及战争和叙利亚事件中取得了胜利。现在,“亚非人民在支持和平的任务中已经达到了更高度的团结,而且已经达到了有共同的行动纲领的地步”(大会宣言)。他们维护独立和和平的意志是不容漠视的。
所有爱好和平国家的政府,也都热烈支持苏联的和平建议。尼赫鲁总理支持举行高级会谈,建立中欧无原子武器区和保证中东和平的苏联建议。最近印度和捷克斯洛伐克两国总理的联合声明,表示希望最近的将来,就禁止核武器和裁军问题举行会谈,包括最高级的会谈。芬兰总统吉科宁也要求以共同的努力来结束军备竞赛。
各国舆论普遍认为举行最高级会议解决国际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正如赫鲁晓夫一再指出的,只要愿意从和平共处出发,从承认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现状出发,谈判就会达成积极的效果。凡是有现实感的人都认为,在目前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巨大变化的局势下,这不是什么过苛的要求。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在提出美苏领导人举行会谈的要求时,就主张“东方和西方承认它们的相互的权利,承认双方都必须学会同对方肩并肩地生活,并且在企图推广自己的意识形态的时候,能以论据代替武力”。赫鲁晓夫对此已表示赞同。
在美国,采取现实观点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华盛顿邮报”写道:“在卫星使得弹道导弹的洲际运输手段比从前接近实现以前,氢弹战争就是一种不能为人接受的代替协议的办法,现在它更加不能为人接受了。……互相对立的力量必须坐下来研究出一套共处的办法”。甚至像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前主席布莱德雷这样的人物,也主张用谈判方法解决国际问题,他说:他不能理解,美国“为什么不能运用人的聪明才智来达成人类控制原子和杜绝使用原子武器的协议和和解”。
北大西洋集团中的许多成员国,如丹麦、挪威、加拿大等国的领导人,都表示相信,东西方的直接谈判可能更易于求得一项解决的办法。这是完全具有现实根据的。
西方各国最近的民意测验表明,要求举行最高级会谈的浪潮是如何的广,如何的深。美国民意测验所长盖洛普说,最近在从芬兰的赫尔辛基到南非的约翰内斯堡,以及从华盛顿到德里的许多国家举行民意测验的结果,拥护高级会谈的人数占被询问的81%到51%,即占压倒的多数。而且,这许多人中还包括一些西方国家的各政党人士,如英国“新闻纪事报”刊载的民意测验,支持举行最高级会议的有自由党人士66%,保守党人士60%,工党人士60%。因此,前加拿大外长皮尔逊说:“1958年压倒一切的问题是同苏联举行谈判。”
要求谈判的呼声,正在发展成为势不可挡的巨大浪潮。北大西洋集团内部分歧加深
东风压倒西风的形势和要求谈判的浪潮,冲激着“冷战”势力的堤防,加深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信任危机”。北大西洋集团巴黎会议在东西方谈判问题上没有接受美国的僵硬做法,被英国“新闻纪事报”认为是表明了“欧洲能够影响美国正确地对待和平共处”,“欧洲在作出西方决定方面要起越来越大的作用”。美国的西欧伙伴们不能不现实一些地考虑洲际火箭时代的战争后果,不能再漠视国内外呼吁和平的强大压力。
目前西欧政治的动荡局面,突出地表现在西德和英国的外交动向上面。
一向被华盛顿捧为“冷战的最后一个骑士”的阿登纳,突然在巴黎会议上扮演了一个主张同苏联谈判的“不习惯的角色”,并在会后不断表现了这个“讲究实际和现实”的姿态。阿登纳所“讲究”的是些什么“实际和现实”呢?自从西德同苏联建交以来,阿登纳一直并没有什么现实感。他顽固地保持德国的分裂和对立,反对东西德谈判和建立两个德国的邦联的建议。他追随美国的备战政策,使西德变成新的战争策源地。但是,西德最近的选举表明,阿登纳的地位是不稳的。西德人民决不愿使自己的国家成为火箭战争的焦土。苏联关于从德国撤退外国军队,建立中欧无原子武器区的建议,在西德引起了极大的反应。同时,西德垄断资本集团羽毛渐丰,经济实力逐年增长,现在西德的工业生产已等于西欧共同市场其他五国的总和,钢的产量超过了英国,快要等于法国的一倍,在西欧贸易中的比重增加到了25%。因此,汉堡垄断资本报纸“世界报”以最大的热情赞扬阿登纳主张谈判的姿态,大声疾呼:“德国的火车头不再是自动地联结在美国火车头的后面了,现在有一个德国的火车头摆在备用的轨道上了。”
西德统治集团并没有任何实际行动表明它对谈判的诚意,但它正在利用一切“现实”来首先夺取西欧的霸权,却是十分明显的。西德利用美英运送军火给突尼斯的纠纷,纠合法国,接着又同法国、意大利搞联合生产原子武器的计划,以对抗“美英核心”。西德正在用西欧共同市场来排斥英国的自由贸易区计划,拒绝支付英国驻军费用。在这同时,阿登纳的谈判姿态,也就被看作是投合人心,加强自己的政治地位的作法了。
英国保守党政府竭力企图利用美国领导地位的动摇,建立“互相依赖”的“美英核心”,以“武装起来谈判”附和美国,大弹“威慑力量”的老调,散布对东西方谈判的怀疑空气。它以为这样做,会有助于它追求仅次于美国的领导地位,充当西欧霸主。但事与愿违,这不仅损害了英国的国际地位,而且在国内也受到“政治上的钳形攻势。”在国内,一方面英国工党猛烈攻击麦克米伦追随美国的政策,舆论对美国携带氢弹头的飞机在英国上空飞行极为不安,普遍谴责美英导弹协定是“自杀条约”,要求举行最高级会议的声浪极为高涨;另一方面,保守党内部也发生严重分歧,财政大臣桑尼克罗夫特的辞职使分歧达于表面化,这不仅是反映财政经济政策上的分歧,而且反映对外政策上的分歧。在国际上,麦克米伦政府的做法,使得它同纷纷主张谈判的英联邦成员国的关系更趋紧张,这对麦克米伦访问亚洲英联邦国家之行是不利的。同时,“美英核心”也受到了西欧大陆国家的反抗,加剧了英国同西欧国家的矛盾,使英国在西欧的地位更为削弱。
于是,麦克米伦不能不在“冷战”的基调下唱出了愿意缔结互不侵犯条约的曲子。据说这是为了“一手拿出东西,同时另一手拿进东西”。实际上就是想借此缓和一下局势,转被动为主动。果然麦克米伦的这些好话一出来,迅速博得了广泛的良好反应。布尔加宁新近在给麦克米伦的信中也对此表示满意。可见,对英国来说,和解的道路是行得通的,符合英国的利益的。但如果只是表示一下姿态,而不准备采取实际行动,那对英国将会是致命的打击。现在英国怎样对待苏联的建议,就是一个考验。
美国一意孤行更不得人心
艾森豪威尔的国情咨文表明,美国仍然死硬地坚持阻挠最高级会谈,加紧军备竞赛的方针。他虽然承认目前世界人民“希望和平”,他也大谈其“和平工作”,然而,他不仅没有提出任何积极的建议,而且企图借口美国所制造的裁军谈判僵局,来拒绝苏联的建议。国情咨文的真实目的,是鼓吹加强军事“实力”,要人民作出更多的“牺牲”,以便大大增加军事预算。国情咨文说,自朝鲜战争以来,美国用于疯狂备战的费用已达二千二百五十亿美元。今后为了“保持报复性的威慑力量”,特别是“加紧实行远程导弹计划”,要求追加1958年财政年度的国防拨款十三亿美元,并在新年度再增加四十亿美元。同时,国情咨文强调要把它的所有盟国的“精神、军事和经济力量总和,化为一种有结合力的安全安排”,并加强对外军事经济的“援助计划”,也就是要进一步囊括盟国和“受援国”的资源和人力来加紧全球核军备竞赛。这说明美国不顾国内外舆论的和平要求,打算继续把世界置于更严重的原子战争威胁之下。
最近以来,杜勒斯就一再顽固地反对举行最高级会谈,坚持“冷战”方针。这种丝毫不肯正视现实的方针,是符合美国垄断资本集团的意旨的。美国垄断资本集团还公开出面提出加紧核军备竞赛的计划,如盖瑟委员会的报告和洛克菲勒的建议等等。总统新闻秘书哈格蒂毫不讳言,艾森豪威尔的国情咨文是根据盖瑟委员会报告草拟的。咨文一出来,美国企业界就大肆吹嘘,认为“有助于扭转经济衰退趋势”。
美国好战势力一直吹嘘美国的经济力量如何能够支持更大规模的扩军,又如何能够保持和加强军事“优势”,但是,现在落到了怎样的结果呢?事实已经证明,大规模的军备竞赛,既不能保持备战经济的“繁荣”,也不能保持军事“优势”。目前美国正同时受到经济衰退和“优势”幻灭这两方面的打击。国情咨文也不能不承认经济上“趋向软弱的迹象”和导弹发展方面落后于苏联的事实。不仅如此,美国经济衰退将对西欧经济发生恶劣影响,正引起了这些国家的不安。英法等国舆论都惶惶焉抱怨追随美国备战政策的结果,不仅对自己的经济险象穷于应付,而且要自食恶果地承受美国经济衰退给它们的经济打击。美国军事“优势”的幻灭则导致了美国在“自由世界中的领导地位”的动摇,引起军事集团内部的深刻矛盾。西欧各国都在纷纷议论:美国已成了第一线了,究竟谁“保卫”谁呢?因此,美国如果继续一意孤行下去,它将会更加不得人心,更加陷于孤立,它内部的困难也必然会加深。
苏联的和平建议和美国“冷战”咨文极其清楚地表明,国际上两条路线的对立和斗争仍将继续下去。东风压倒西风的新形势,已为持久和平和和平共处提供了可能性,但还要经历长期的紧张的斗争。各国人民争取举行最高级会谈,促进和平共处,就是这一斗争的一个重要部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