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晚一些“红”可以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1-13
第7版()
专栏:

晚一些“红”可以吗?
 文生
最近,许多大学生热烈地讨论着“红与专”的问题。在讨论中,不少学生主张“在学校里应集中力量搞业务,毕业后再突击一下补政治”,晚一些“红”。他们认为这样作没有什么危险,“反正已经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将来一定为社会主义服务”。
这个主张行得通吗?这是许多学生关心的一个问题。
让我们来讨论一下,能够集中精力搞业务,把政治暂时搁置一旁,晚一些再“红”吗?大家了解,这里所说的“政治”和“红”的主要内容是思想改造,是“兴无灭资”,最后改造成为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那么,能不能把这种改造停滞一个时期呢?无数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这是办不到的,因为人们的主观世界往往落后于客观世界,抓紧思想改造,还会时常落在后边,如果稍一松懈,就会掉队,成为时代的落伍者。过去有些人过了民主革命的关,甚至那时还是一个左派,但是他们不肯跟着时代前进,却没有过了社会主义这一关,有的还成了右派,就是很好的说明。何况,目前大学生中多数出身于非劳动人民的家庭,资产阶级的思想和习惯的影响还相当浓厚。如果这些大学生不抓紧一切时机把这些肮脏的东西从头脑中挤掉,消灭干净,那么他们凑在一起,自然言不及义(社会主义)。不会关心工农业生产和工农的生活,只能津津乐道于个人的名利,眼光愈来愈短浅,生活圈子愈来愈狭小。和资本主义长久相处,而“不闻其臭”,与工人阶级知识分子的距离更远了,与社会主义格格不入了。这样就会等不到你想突击补一下政治,“红”一下的时候,都早已成为“白”的了,甚至过去曾经染的一些“红色”,也会被冲扫得一干二净。这正像自然界中的生物一样,如果它能正常地进行新陈代谢,它就能够健康地壮大成长;如果它见不到阳光,得不到空气、水和养料,它就必然会枯萎腐烂。不是向上进步,就是后退,绝对的静止不动是没有的。例如有一些大学生他们原来主张“先专后红”,不关心政治,但是,他们头脑中原来就有的一套资产阶级政治观点并没有清除掉,而是在暗自发展,当右派向党进攻时,有的对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很感兴趣,有共鸣,迷失了方向,有的则大关心起资产阶级的政治,堕落成右派分子,并且很快地和其他右派分子联合在一起向党猖狂地进攻,这些难道不是主张“先专后红”的学生的前车之鉴吗?
也许有些学生会这样说:“不是所有不肯改造思想的人都会成为右派,只要不是右派,不是一样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吗?”的确,右派分子只是少数,他们自然不会为社会主义忠诚服务,这里不必多说。但是,是不是除了右派分子以外,所有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的人就注定了必然会为社会主义忠诚服务呢?事实证明并不是这样的。
不容否认,一般大学生都有或多或少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如果在学校里学习时他们还舍不得割掉这条丑恶的、累赘的尾巴,对党和社会主义半心半意、三心二意,那么我们又怎能相信他们到工作岗位以后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呢?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例如医学院有的学生实习时只对疑难病例有兴趣,认为是“输入”,对一般病例则不感兴趣,认为是“输出”,能推就推。这些学生当他们毕了业,有了“资本”(知识、技术等)以后,就会和人民讲价钱,并且他们的“资本”愈大时,讨的价钱就会愈高。我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医学院的毕业生,当他作了医生以后,他并没有感念党和国家培育之恩,而是把他在学校学得的东西看成私有财产,自恃有了“资本”,向人民讨价钱了,并且恬不知耻地说:“过去一个医生每月可以赚一千多元,我说什么别人都得听,而现在每月才一百多元。”显然,对这个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的学生说来,根本谈不到为社会主义忠诚服务的问题,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精神更是相距了十万八千里,而成了社会主义大学里的“半废品”,枉费了劳动人民的血汗。当然,劳动人民是不会甘心再培养这样的资产阶级货色了。
思想改造是很艰巨的,必须经常和资产阶级思想作斗争,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锻炼和考验才能“兴无灭资”,作一个真正的红色专家——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幻想寻找一条“捷径”,突击染一下红色是不成的。我们相信绝大多数学生都会遵照共产党和毛主席所指引的正确方向,走上“又红又专”的光明大道,以新中国第一批的红色专家出现在人民的面前,而不再重复旧社会知识分子不得已走的那条又曲折、又痛苦的道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