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广大适龄青年踊跃应征服兵役 各地出现父代子、妻代夫报名应征的动人事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1-14
第4版()
专栏:

广大适龄青年踊跃应征服兵役
各地出现父代子、妻代夫报名应征的动人事例
新华社11日讯 全国各地广大适龄青年踊跃应征服兵役,履行保卫祖国的光荣义务。
征兵工作开始以来,全国许多省、市、县的兵役机关,每天都要收到大量来自工厂、农村和学校的应征申请书和决心书。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青年魏兆庆,为了争取当一名国防战士,曾一连八次向兵役局申请入伍。辽宁省金县石棉矿青年王道禄几年来写了三十多封信给兵役局,要求服兵役,并且在今年的申请书上提出了入伍以后遵守纪律、服从命令的保证。青岛印染厂的适龄青年百分之百都报名应征。甘肃省新集乡适龄青年李守甲等五人抬着大家写成的决心书,敲锣打鼓申请入伍。
许多父母、妻子、兄弟也争相欢送自己的亲人去服兵役。湖北省宜都县出现了二百多起父母代子、妻代夫、岳丈代女婿报名应征的动人事例。罗畈乡罗妈妈的大儿子还没有退伍,这次她又把二儿子送去应征。山西省阳城县五十多岁的张东兴,替他的儿子张小胜到县兵役局报到时说:“右派分子梦想叫资本主义复辟,我要我儿子服兵役,坚决保卫社会主义,保卫共产党。”
各地青年一面踊跃报名应征,一面还在积极参加冬季大生产运动。阳城县白桑乡六十九名应征青年提出,入伍以前要打旱井六十九口,积肥三千担,小麦加工施追肥一百三十八亩,并要积极参加开渠、打井等活动,作为应征入伍的留念和献礼。河北省容城县张市等五个乡的一千五百名应征青年分别组织突击队,投入了水利、积肥运动。山西省新绛县的三十二名适龄青年用七天时间,开了一条水渠,命名为“应征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