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教育孩子要注意年龄特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1-14
第8版()
专栏:

教育孩子要注意年龄特点
辟芷
孩子在小时候所受的教育,对他影响很大。但是,要收到教育孩子的效果,必须注意年龄特点。这里我们不妨先举几件实际的例子:
星期日,爸爸兴高彩烈地带着四岁的小英去逛动物园。他们走过了猴山来到象房旁边,热心的爸爸滔滔不绝地给小英介绍开了:“你瞧,这是大象,它生长在热带,力量大,性情驯服,可以用来作运输工具,……它的牙可以制造各种用具和名贵的装饰品……”。可是小英一句也没有听进去,只是一个劲地嚷着:“爸爸,瞧它的耳朵多大,鼻子多好玩。爸爸,它吃鱼吗?它会叫吗?……”爸爸有些不耐烦了,“唉!这孩子就是不爱学习。”……晚饭后,李大婶吩咐五岁的小清和哥哥一块把那个足有三十斤重的土箱搭到门外去。小清为难地说:“妈妈,土箱太重,我搭不动。”李大婶还是哄着他去搭。小清只好弯着腰吃力地和哥哥把土箱搭走了。……以上这些例子告诉我们些什么呢?可以看出,无论成人是怎样从教育好孩子的动机出发,但是由于没有注意孩子的年龄,结果反而弄巧成拙了。
孩子们,尤其是学龄前的儿童(三至七岁的孩子)的思维是具体的,他们还不能抽象地去了解远离他们生活的事物。所以,要对孩子们进行教育,使他们增加知识,首先就要从最具体的、最易懂的,也就是孩子们能够直接看到、听到或接触到的事物开始。如果小英的爸爸首先告诉他:“你看,这只象多大呀!他的耳朵好像一把大蒲扇;你看,它的鼻子多长呀!它能卷起一棵大树,也能把一个小小的西红柿往嘴里送呢!……”这样,先使孩子具体地了解大象的特点,然后再作进一步的介绍,逐渐丰富孩子的知识。如果脱离了孩子已有的知识基础,脱离了他们的兴趣,那么教育的效果一定不会好的。
三至七岁的孩子,他们的体力正处在成长发育的阶段,就拿支持全身的脊椎骨来说,还是非常柔软的,身体其他各部分的骨胳也是这样。这时候,受过重的外力影响,可以造成骨胳弯曲,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所以,李大婶让小清去搭那么重的土箱,显然是不对的。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当然是需要的,但最好能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果爸爸妈妈自己去搭土箱,而让小清去收拾一下饭桌,或扫一下地,这不是很好吗?这既能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使他经常愉快地帮助妈妈工作,又不致影响他的健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