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不添设备不添人 生产猛增一倍多 同益水泵厂经验证明:潜力是挖不完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1-15
第3版()
专栏:

不添设备不添人 生产猛增一倍多
同益水泵厂经验证明:潜力是挖不完的
本报讯 北京公私合营同益水泵厂以大跃进的精神挖掘企业潜力,在不增加人员、不扩建厂房、不增添设备的条件下,确定今年的计划产量(台数)超过1957年生产实绩(台数)的133%。
同益水泵厂是全国农业会议上被确定为全国十一家专做水泵的工厂之一。随着农村水利事业的迅速发展,各地需要大量的排灌设备,今年国家交给这个厂子的任务是年产四千台水泵,比1957年多出二千二百八十九台。这个厂在一条小胡同里,只有二百三十多名职工,三十多台机床,一千三百二十平方公尺的作业面积,今年的产量突然要增加到一倍以上,困难是不少的。企业的行政领导干部在去年12月份安排今年的生产计划时,就向上级开了一张单子。要求增加一百十六个人,增添十一台精密机床,要求修建一个容纳一百人的大车间等。
在现有人力和设备条件下,能不能完成四千台任务呢?
当党的支部书记向厂长及科室干部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厂长主张把1958年生产计划修改为只比1957年的计划高出15%。党支部讨论这个计划,觉得距国家要求太远。支委会认为,必须把企业的情况摸清楚,把企业的潜力找出来,才能订出先进的计划。
在调查企业有那些潜力的时候,行政上对计划又作了两次修改,除在要人要东西方面,稍稍削减了一些以外,在计划增长率方面由15%提高到23.7%。按这个计划,机器和人员还得要增加。企业行政人员说:农业的大发展,就意味着我们厂子的大发展;我们不要只顾眼前,还要看到远景;要机器要人,就是为了适应大发展的形势。
支部在上级党委的帮助下,组织全厂职工学习了有关多快好省建设方针的文件。同时,有两个刚从农村回来的同志报告,农村急需大量的排灌设备以及农民用穷办法兴修水利的情况。支部就向职工提出:能不能用穷办法来办我们的工厂呢?
这个问题在职工中引起了广泛的议论。工人们纷纷表示:我们的厂子虽小,但增产节约的办法可不少。有人提出:我们厂只要改进一下劳动组织,实行固定产品作业,调整一下生产线路,就可以使现有的工时定额平均缩短到46%以上,作业面积可以大大地缩小。原来要求盖一个大车间、三个大天棚,现在只要搭一个天棚就成了。职工们认为在提高工作效率方面也大有可为。他们举例说:老工人张永清设计制成了砂轮架,用这种设备,可以使四个小时完成的活儿缩短到三十分钟。做水泵架子的工人,12月上半月每天只能做十二副,下半月女工李英倩在老工人的帮助下,改进了操作技术,一天可以做二十五个。钳工何清瑞在小台钻上装了个小立铣架子,过去五个小时的活儿,现在一个多小时就完成了。目前张永清正在设计一个车螺丝的自动刀架,已接近完成,如果试用成功的话,可以把现在旋螺丝的工序由三道改为一道。一台水泵需用二十至四十对螺丝,这项创造对提高产量是有极为重大的意义的。
党支部在分析了大家的意见以后,认为企业里的潜力是很大的。过去虽然挖过多次,也有人认为是挖完了;现在看来,潜在力量多得很。如果普遍推广了以上的这些先进经验,充分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使目前先进工人的队伍由19%扩大到30%,中间和落后状态的工人人数大大减少的话,工作效率、设备利用率还可以大大提高。人的积极性发挥出来了,一个人顶一个半人做事,这就无异于增加了人员增添了设备。
当厂长和计划编制人员仔细研究了这些来自群众的意见以后,他们也说:群众的意见是突破了我们的保守思想。
目前,这个厂已经充分地估计了各方面的潜在力量,在挖潜力的基础上,订出了在不增加人员,不增添设备的前提下,完成年产四千台水泵的计划。今年第一季度准备完成九百五十台,比去年同期高出72%。(附图片)
下图:同益水泵厂职工正在讨论1958年度生产计划
本报记者 吕相友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