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除四害的能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1-15
第7版()
专栏:

除四害的能手
在各地开展“除四害讲卫生”的爱国卫生运动中,涌现了大批积极分子和消灭四害的能手。他们不仅自己千方百计地同四害作斗争,而且积极带动群众消灭四害。下面就是这些积极分子的一些事迹。
把臭人街变成卫生模范街
合肥市庙街居民委员会副主任,六十二岁的李道英老太太,在捕鼠工作中学习和创造用烟熏鼠洞、瓶诱、水淹等十几种捕鼠办法,并且在群众中推广。这个居民委员会二百七十多户人家,人人动手消灭四害,获得很大成绩。从1953年至1957年11月底统计,李道英捕鼠五千多只,消灭了大量蝇蛹。群众捕鼠三千四百多只,和消灭大量苍蝇,使庙街基本上消灭了蚊蝇,麻雀也很少见到。李道英还经常帮助邻居家打扫卫生,改善厕所,疏通阴沟,制订检查和打扫卫生的制度,把垃圾成堆、脏水四溢的“臭人街”,变成讲卫生模范街。李道英几年来连续荣获十几次奖励。
厌恶苍蝇的老工务员
南京市工商联合会燕子矶区分会筹委会工务员六十四岁的查成礼,极端厌恶苍蝇。根据他长期观察苍蝇活动规律,用蝇笼捕蝇,每天在上午十时前后安笼,中间在下午2时前后再添放一次食饵,下午5时前后收笼,每只笼子每天可以捕杀成百上千的苍蝇。1956年以来,他打苍蝇累计重三百多斤。他曾被评为南京市除四害的先进积极分子。最近又受到燕子矶区有关方面的表扬。
捕鼠能手的新打算
浙江省金华市除四害积极分子——捕鼠能手汪志贤在最近订出一个捕鼠计划,打算在今后五年内争取再捕三万六千只老鼠。汪志贤是染织厂的加油工人。两年来,汪志贤曾到藕塘乡、安狮乡、乾西乡等地发动农民捕鼠一万七千多只,加上他在1955年以前四年中所捕的老鼠,共有六万四千九百多只。
他每到星期天就起早下乡组织农民捕鼠,到天黑才回来,六年来从未间断过,碰到下雪下雨天,他的劲头更大,知道老鼠躲在家里找食吃容易捕获。
训练捕雀本领
南京市浦口区宝塔农业社社员成发林,去年10月下旬后已捉到九千多只麻雀,连同1956年捉到的在内,两年捉雀总数约有一万三千多只。
成发林捉麻雀的技术是家传的,他从十七岁开始跟父亲学捉雀,到现在已有二十五年的经验。成发林对记者说:麻雀习性,每年立春后卵雏,大批捕捉较困难。从寒露到小雪的一个半月中,麻雀在村旁附近群飞觅食,这时候最易大量捕捉。他去年霜降后抽空打了十八天,在村落附近田里安网,每天打一、二十网,网网不落空,最多的一天曾捉住九百七十五只。
现在宝塔农业社准备再置十副雀网,由成发林训练一批捉雀手,开展大规模的捕雀运动。
坚持五年捕鼠活动的女社员
四十八岁的张金扣是湖北省孝感县长凤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女社员。五年来她先后用各种捕鼠器已捕打了三千三百七十多只家鼠,平均每天打鼠两只。她儿子帮助她仿照捕黄鼠的关箱用黄泥巴做成一个捕鼠器,她用这种捕鼠器第一晚就捕了三只老鼠。为了捕鼠,她想了许多办法和窍门,经常注意老鼠的活动规律,晚上别人睡了她还在倾听老鼠的响声在什么地方,白天细心地观察老鼠来去路线。到后来她捕老鼠几乎是百发百中。
张金扣不仅捕自己家里的老鼠,而且热情帮助邻居捕鼠,动员别人也积极捕鼠。现在,她所在的那个湾子,差不多家家户户都有一、两件捕鼠器。她的两个儿子现在也成为捕鼠能手了。
(本报特约新华社专稿)(附图片)
重庆市切面工人衡永丰是个捕捉老鼠的积极分子,去年一年捕到了三千五百多只。衡永丰不管天晴或下雨,每天在工作完毕之后都要出去捕鼠,有时一天要捕三十多只,一般也要捕到十只,他才肯停止一天的捕鼠活动。衡永丰把每天捉到的老鼠,交给热心除四害工作的街道卫生委员七十五岁的龙老太太记下数字。 新华社记者 刘诗临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