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生产跃进 人寿年丰——记安徽至德县建东乡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成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1-15
第7版()
专栏:

生产跃进 人寿年丰
——记安徽至德县建东乡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成就
周一凡、杨有才
凄惨的往昔
皖南山区至德县的建东乡,三面临湖,境内河渠纵横,湖沼交错,水草丰盛,土地肥沃。但是在旧社会里,由于流行着血吸虫病,田园荒芜,人烟稀少,经济破产,再加上反动政府和地主恶霸的苛捐杂税,农民贫病交迫。这个乡在明末清初拥有七十一个自然村,一千多户,二千三百多人,由于死亡率的不断上升,人口在逐渐下降。到解放前夕,该乡只剩下三十一个自然村,三百二十八户,一千一百二十四人,绝大部分人被血吸虫病夺去了生命,以致死亡绝户。江窑欧窑两村,五十年前是一个上百户拥有四百多人的兴旺村庄,到解放时只剩下二十一户二十二口人,其中并有十五户孤寡。因此。人们叫它“寡妇村”。当时群众中曾经流传着一首悲惨的歌谣:
“江窑村、
欧窑村、
田园荒芜房屋倒,
人亡户绝冷清清。”
如今建东乡人民对于过去血吸虫病为害的伤心往事,记忆犹新。
在防治线上
1949年建东乡解放以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防治血吸虫病,不断获得了明显的成绩。1955年为了彻底消灭这一病害,中共至德县委会以这乡为防治重点,设立了防治组,派了医药人员和工作组长期驻在乡里,发动群众,进行综合性的防治工作。在防治工作中,该乡不仅大量消灭了钉螺,而且对粪便和水源加以管理。现在该乡三十一个自然村有集体厕所四十一个,田间厕所六十八个,贮粪窖三十个,四百多户的粪便集中贮存、统一管理使用。全乡新建、改建的集体牛栏三十四座,猪圈大都集中,并组织了三十一人成立七个拾野粪小组,划片包干,专门拣拾野粪。对于牲畜粪采用沤腐和高温堆肥法,来消灭血吸虫卵。现在基本上作到了“道清宅净无野粪,粪便灭卵才下田”。“吃水不用、用水不吃”和“分塘用水”,已经成为建东乡人民的日常生活习惯。每个村庄附近的塘、井、沟渠都插上了标志,分清了吃水池(井)、洗菜池、洗衣池、洗刷粪具池和牛浴池。全乡新建和修建土、石井五十八眼,新辟各项用水池一百六十一处,又在沟渠小溪里打了沙滤坝,采取了“上流为吃水、下流为用水”的分段用水方法。几年来,全乡共发动三万一千多人次,开展了一个灭螺突击月和六个突击周活动,结合兴修水利将一百五十条大、小沟渠清理了二至三次,清出来的螺采用土埋或火烧,现在村庄附近钉螺已基本上绝迹。在一亿六千多平方公尺的湖沼地区,火烧钉螺80%以上。在个人防护上,现在全乡有70%的农民打绑腿,穿油布袜子下水田生产。该乡农民已人人懂得防治的基本知识。
一连串的变化
建东乡由于在向血吸虫病害斗争中不断地取得了胜利,人民的健康状况也在不断地改进,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今天的建东乡到处出现了生产跃进、人寿年丰的兴隆景象。据1956年春检查的一千零六十人中,即有七百七十四人感染了血吸虫病,占总人口73%。经过防治组和中医治疗好六百三十八名病人后,现在全乡血吸虫病患者只有一百三十余人,死亡率逐年减少,1954年全乡死亡六十八人,1956年死亡九人,1957年全乡死亡五人,现在全乡有四百十七户,一千四百七十七人,比解放前的1948年增加了几十户,三百五十三人。原来的吸血虫病患者,经过治疗后,大部分人都恢复了健康,愉快地参加了生产。据初步调查,现在有三百二十八人的体力显著提高,能从事田间体力劳动。后垅社社员陈玉榜以前走路都要走走歇歇,前年一年只做了二十七个劳动日,治疗后,去年头十个月中就做了一百三十四个劳动日。这一家往年全靠政府救济,今年再也不要救济了。像这样情况的全乡共有六十七户。
以前,这个乡由于劳力缺乏,每当农忙季节要雇请大批外来帮工。1956年全乡五个社花去一千九百多元的工资。自从治好五百多名病人以后,不但没有雇请临时工,而且生产搞的很好,产量大大提高,1954年粮食平均每亩年产三百六十二斤,1956年增加到五百零七斤,1957年又增加到五百六十五斤,全乡1957年比1956年增产粮食十七万多斤。现在,该乡农民完全有信心在现在产量的基础上来个更大的跃进,争取在1959年每亩产粮食达到八百斤。
原来这个乡里有二十八个青年人被病害折磨的奄奄一息,发育不正常,现在变成了健壮大汉,恢复了青春,有的还准备结婚。原来许多妇女被血吸虫病夺去了青春,曾经有九个妇女婚后多年不生育,现在有的怀了孕,有的已生了孩子。妇女华月英结婚二十年没有生过一胎,前年治好了病,现在生了一个白胖胖的孩子。一向被人们称为“寡妇村”的江窑村,两年也添了三个孩子。许多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从死亡边缘上得到了复生,后垅社的陈中贻被病害折磨的快要死了,家里人老早就准备了棺材,经过中医送药上门诊治后,现已治愈。
现在,建东乡人民面对着今天的幸福生活,都衷心地感谢共产党和毛主席。在广大群众中又在流行着这样一个歌谣:“共产党和毛主席,发动搞血防,增产又除病,生产大跃进,光景日日新,家家户户变了样,寡妇村变兴隆村”。
为彻底战胜血吸虫病而奋斗
建东乡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获得了新生。他们在安徽省的血吸虫病防治战线上树立了旗帜,获得了模范乡的光荣称号。
现在建东乡人民满怀信心,争取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中关于消灭危害人们最严重疾病的要求,他们争取在1958年内全乡基本上没有血吸虫病人。目前广大群众正在结合着兴修水利、农业生产,采用清沟土埋、铲草皮、火烧、药剂喷杀、水改旱田和辅以人工捕捉等办法,大力歼灭钉螺。他们有决心在今年春季以前,做到在较大自然村周围半华里以内基本上消灭了钉螺,并且实现一个无螺社。(附图片)
安徽省望江县城关镇居民在湖滩上削草皮灭螺 吴 弼摄(望江报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