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水土保持是发展山区生产的生命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1-16
第1版()
专栏:社论

水土保持是发展山区生产的生命线
四个月以前(1957年9月8日),本报曾在题为“改造自然的一项重大任务”的社论中,讨论过水土保持问题。现在,当“开发山区,建设山区”的号召正在变成千百万人的自觉行动的时候,这里再谈几点意见。
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改造自然的重大措施,它同四面八方都有密切的联系,这是人所共知的。这里所要着重谈的,是水土保持同发展山区生产的关系。邓子恢副总理最近在全国第二次水土保持工作会议上说过:水土保持是“发展山区生产的生命线”。这句话最恰当地表达了水土保持工作跟山区生产的密切关系。山区人民要想不断地迅速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生活,就必须尽最大努力把水土保持工作做好。
千百年来人们滥伐森林、滥垦坡地的结果,地面失去树草的庇护,土壤不断地受冲刷,耕地的肥力越来越减退,农业产量越来越低。在北方的土壤冲刷严重的地区,如山西、陕西两省的北部,甘肃省的部分地区,每亩耕地的粮食产量只有几十斤,每年还有许多耕地被山洪冲成了沟壑和荒滩。在这些地区,如果不制止土壤的冲刷,农业生产就不但不能前进一步,甚至还会萎缩下去!
要想发展生产,建设山区,必须抱着改造自然、人定胜天的决心,齐心协力来跟土壤冲刷的现象作顽强的斗争。经过近些年的实践,现在我国在水土保持方面已经找到了正确的方针和办法。“预防与治理兼顾,治理与养护并重。”——这就是全国性的水土保持工作的方针。“在依靠群众发展农、林、牧、副业生产的基础上,实行全面规划,因地制宜地集中治理。连续治理,综合治理,沟坡兼治,治坡为主。”——这就是在水土流失地区制止土壤冲刷的方针。只要认真执行这两条方针,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保持水土的方法,如造林、种草、修梯田、培地埂、修谷坊、挖蓄水池和蓄水坑,等等,就可以有效地把山上的雨水控制住,防止土壤大量流失。这样就可以培养地力,保护山坡和山脚的耕地,进而发展山区灌溉,结果就会大大增加农业生产。水土资源保护好了,也就可以充分地利用山区的多种资源,发展农业、林业、畜牧业、副业生产,使山区经济欣欣向荣。近几年来山区出现了一大批生产跃进的典型,不只有一些农业合作社,还有一些乡、区和县。它们的生产为什么能跃进?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们下大力做好了水土保持工作,改造了自然环境,在这个基础上发展了多种经济。
有人说:“水土保持好是好,就是远水不解近渴。”水土保持工作的效果难道真的是那样遥遥无期的吗?各地大量的成功的经验最有力地驳倒了这种说法。事实上,水土保持工作既能解远渴,也能解近渴。只要在具体工作中注意把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结合起来,使水土保持工程同群众当前生产结合起来,当年施工,当年就可得到收益。甘肃省平凉县洪岳农业合作社在水平沟和谷坊里栽树,同时在沟里种上各种瓜,还利用零星的堰窝地种荞麦等作物。这个社在治理的第一年,仅仅用一条沟里的收入的五百元,就买了一匹骡子和一头牛。此外,还保护了沟口五百亩川地不受水淹;塬面上的耕地由于水土保持工程起了作用,当年谷子的每亩平均产量由治理前的一百八十斤提高到二百九十斤。事实证明,一个村庄、一个合作社只要经过两三年或者三五年的水土保持工作,就可以使本地区的自然面貌和经济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土壤停止冲刷,河沟里清水长流,农业上显著地增产以至加倍地增产。河南省济源、孟县两县治理一条漭河,不过花了四年工夫,就已经做到在一千二百二十六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地区里控制了75%的面积。甘肃省武山县是土壤冲刷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从1952年开始进行水土保持工作,现在全县已有十分之四的地区基本上停止了土壤冲刷,全县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比解放前增加了一倍。水土保持工作迅速见效的事实多得很。
过去几年,水土保持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现在,随着农村生产新高潮的到来,我国水土保持工作也正在进入一个大发展的新阶段。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就是在今后把水土保持工作的进度大大加快,使这项工作跟上迅速发展山区生产的需要,跟上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增产指标的需要,跟上国家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能不能做到这点呢?肯定地说:完全可能。现在进行水土保持工作的条件不知比过去几年好了多少倍。过去许多地方在开始进行水土保持工作的时候,只能依靠少数的初级合作社和互助组去做,没有合作社、互助组的地方只能靠动员个体农民去做;现在各地都可依靠力量日益壮大的农业合作社去大规模地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在最初几年,各地领导机关和农民群众对于水土保持很少有经验,只好摸索着去做,因此有些地方受到不少挫折;现在,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创造,已经总结出丰富的、成熟的经验,已经制定出正确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广大农民经过社会主义教育以后政治觉悟和增产积极性的高涨,也是大大胜过过去的好条件。如果在过去那样的条件下,一个社或一个乡、一个县能够用三、五年的时间在水土保持方面做出显著的成绩,那么在今后用同样的时间就一定可以做出比过去大得多的成绩。因此,水土流失地区的每个县、每个乡、每个农业合作社都应当制定出积极的切实的水土保持规划,抓紧时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怎样才能使水土保持工作很快成功呢?决定性的关键在于真正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水土流失地区很广阔,到处都要国家投资兴办水土保持工程,事实上是不可能的。过去的经验证明:如果不把群众充分发动起来,即使国家拿出钱来,也很难办好。要发动广大群众,首先必须让群众从水土保持工作上得到好处。这里最要紧的是:必须把水土保持工作跟当前生产结合起来,把修好的水土保持工程立即综合利用起来,做到当年施工,当年受益,并且年年增加收益。这样,群众的劲头也就会越来越大。河南省一些山区这样做了,农民就非常高兴。为了把水土保持工作和当前生产结合起来,还需要统一筹划,全面安排,正确地解决基本建设和生产的用工问题、劳动报酬问题、常年施工和突击施工的配合等问题。在这方面,已经有了较好的经验,各地可以因地制宜地加以采用。
如何预防水土流失的问题,也是一件大事。南方的山区,水土流失一般比较轻微。但是,过去几年,南方有些地区对于防止水土流失的问题重视不够,有些山区毁林开荒,滥铲草皮,以致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地区。这种情况以后绝不应当让它继续存在。全国所有的山区都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同破坏水土资源的现象进行不懈的斗争。在对待自然资源的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决唾弃剥削阶级所采取的那种“杀鸡取蛋”“竭泽而渔”式的掠夺的做法,而对资源采取培养和保护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永不间断地利用自然资源为人民谋福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