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云南边疆人民大喜事 流行千年的疟疾受到控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1-16
第2版()
专栏:

云南边疆人民大喜事
流行千年的疟疾受到控制
新华社昆明15日电 曾被人们称为“瘴疠之地”的云南边疆地区,现在已经控制了疟疾的流行,过去疟疾流行严重的思茅、双江、耿马、芒市、麻栗坡和澜沧江的勐朗坝等地,疟疾已基本消灭。
云南边疆地处亚热带,坝区沼泽稻田密布,是蚊虫孑孓孳生的良好环境。据云南省有关部门的调查,云南边疆的蚊子有十四属几十种,其中传染疟疾的主要是微小按蚊。疟疾在这里流行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相传三国时代,就有诸葛亮祭澜水的故事。“太平寰宇记”中说:“武侯军此,遭疫疠,以大塚葬之。”解放前流传在边疆少数民族人民中的所谓“闷头瘴”、“哑吧瘴”、“彩色瘴”、“蛤蟆瘴”,就是恶性疟疾的各种症状。这种疟疾来得猛,症状奇特,有的发病几小时内就死去。
解放前,由于疟疾流行和人为的灾难,云南边疆地区大量人口死亡。滇南重镇思茅从1919年起就开始流行疟疾,到1950年解放时,全城人口已由三十多年前的五万人锐减到不足千人,仅存的人口中也大都染有疟疾。芒市、耿马、双江和澜沧的勐朗坝,也都有过类似思茅的历史。从1950年解放以来,云南省有关部门和进驻边疆的人民解放军,曾先后在边疆地区设置了十三个防疟站、所和许多巡回防疟队,先后在边疆十余万平方公里的疟疾区,对疟疾的流行因素、规律、疟蚊习性以及药物疗效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和观察分析。防治疟疾的工作人员踏遍了疟区所有的村寨,他们用药物喷杀蚊子,并免费或酌量收费为各族人民检查体格、治疗疟疾和进行药物预防。同时还动员组织各族人民开展了以消灭疟蚊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现在已有许多村寨建立和坚持了卫生制度。各重点区的疟蚊已基本消灭。几年来,云南边疆疟疾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迅速下降,1956年平均病死率已由1953年的0.419%降低到0.196%,一百个人当中发病的不到一个人,1957年已经控制或消灭了疟疾的流行。思茅城的居民已增加到四千人以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