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天津第一土产挑选整理厂辩论得透彻 大部分职工自愿不领工作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1-16
第3版()
专栏:

请看两个工厂的两种做法
一个领导群众向前走 一个迁就落后做尾巴
天津第一土产挑选整理厂辩论得透彻
大部分职工自愿不领工作服
本报讯 据天津日报报道:中国土产出口公司天津分公司第一土产挑选整理厂发动职工大鸣大放,大辩大争,正确地解决了工作服的问题。
这家工厂过去每年每人发一套新工作服。现在全厂有99%左右的人都有两身工作服(极少数去年进厂工作的人只一身),前年发的工作服,大部分是五成新的,一部分八成新,个别的还是全新的,少数的破旧了,需要补发。为了节约棉布,早在整风运动前,工厂的领导上就决定去年不再每人发一身新工作服,旧的能补能穿的,就补着穿,需要补发的补发,当时登记了一下,一千一百工人中,需要领新工作服的只有三百多人。但是,这个问题,没有经过充分的讨论,有些人思想并未搞通,所以整风一开始,鸣放园地上就出现了“为什么今年不发工作服”,“工作服那儿去了?”、“我们工人坚决要工作服”、“急”“急”“急”、“哑巴也说话了”等大字报,有的人还在大字报上用几百个“工作服”小字堆成“工作服”三个大字,限期要领导答复。有的人不仅提出要工作服,还要棉袄。
事情发展到不迅速解决工作服问题,鸣也鸣不下去,改也改不下去。党总支分析研究了这个问题,认为按照实际需要,在保证工人有工作服穿的情况下,取消每年每人发一套工作服的惯例,是正确的,应当坚持。大家一致认为应当把这问题交给群众去辩论,只要摆清情况,讲明道理,群众是能够辨明是非,支持正确的意见的。接着,召开党、团员和积极分子会议,听取他们的意见,绝大多数人都认识到节约棉布的重要意义,纷纷表示不领新工作服。在这基础上,立即把问题提到群众中去辩论。
各小组讨论的时候,鸣放园地上首次出现了主张不领工作服的两张大字报。一张是工长们联名写的,一张是两个共青团员写的。可是,紧接着,一张署名“第十九组”的大字报贴在墙上,这张大字报写着:“工长是少爷,整天不干活,如果我们是工长,不但不领工作服,而且每年还倒贴厂方两身……”。另一张署名张运起的大字报说,“厂长光讲一面,我们天天和筐子、箱子打交道,干粗活,工作服已经破烂得飞花了……整天不干活,蹓蹓躂躂的人,工作服才还好着呢!……”这两张大字报贴出来以后,鸣放园地上又沉默下来,原来表示不再领工作服的人,怕说出自己的意见,被说成“压制鸣放”,也不敢说话了。
针对这种情况,党总支召开了党、团员、部分老工人和其他积极分子的会议,支持他们的正确意见,给他们撑腰,并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积极参加辩论。这样,全厂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鸣放园地上出现了共青团员李体有写的“驳十九组”的大字报:“工长与我们一块干活,为什么说他们是少爷?……我们工人大多数不领新工作服,你指的工人是谁呢?……”紧跟着,几十张正面的大字报张贴出来了。有的责问:“把工人分成三流九等是什么话?说说谁是不干活的?……”一张署名“院心男工组”写的“铁的事实”大字报说:“张运起说整天和筐篓打交道,工作服都破的飞花了,我们小组也是整天和筐篓打交道,工作服都还好好的,今年我们不领了。……”在小组会上,也都热烈展开辩论。许多人摆出了具体事实说明现在的工作服还可以穿,用不着再领。老工人林玉华说:1955年发给我的工作服,现在还穿着,1956年发的,才下水两三次,新得很;咱们有了工作服,为什么非要新的?咱们要饮水思源,想想农民兄弟流汗种棉花,多么辛苦!现在棉布供应紧张,咱们却大手大脚的要,这对得起谁呢!工人张家瑞说:要是每人再要一身,全厂就要多用棉布一万好几千尺,工人农民生产这些布多么不易?该节约的,咱们应当节约。老工人张淑娟、谢桂珍激动地说:“现在自己当家作主,工作服旧了一点,补着穿,为国家节约棉布,还不是为了自己?咱们应该勤俭当家,才像个主人。”
通过这场大辩论,许多人明白了道理,纷纷表示不要工作服了。有的人说,当初只考虑个人利益,忘了国家利益。许多工人说:“节约棉布,节约工作服,咱工人阶级就应当带头!”最后统计结果,工作服确实破烂,要求换新的,只有一百一十多人,很多非生产人员还把用不着的工作服交回了二十多套。这样,共计可以为国家节约一万八千多尺棉布。
这场辩论,不仅仅解决了工作服的问题,而且也给大家上了社会主义的一课,工人们的生产情绪高涨,生产出现了新气象,工厂的政治空气活跃起来,批评与自我批评也大大加强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