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枯树开鲜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1-16
第3版()
专栏:

枯树开鲜花
在甘肃省科学技术展览会上,有一批颜色鲜艳的呢料和毛毯。解说员指着其中一种彩色方格毛毯向观众说:“这批新产品,质量完全合乎出口标准,已经畅销国外。然而,这样高贵的产品却是用清朝光绪年间从外国买来的机器织造的。”
制造这些产品的工厂是座落在兰州黄河北岸的西北毛纺织厂。这座工厂是一座解放前遗留下来的破烂不堪的小工厂,装备的都是旧式机器,过去的产品在市场上被叫做“麻袋布”。这几年来,职工们把已经报废的清朝的旧机器修复投入生产,并且利用旧材料进行扩建,贯彻了勤俭办企业的精神。国家只拨给了一些报废的机器,折价两万多元作为投资。现在这个厂的年产量已从解放前的五万公尺“麻袋布”,增加到二十八万公尺上等制服呢,并生产了人字呢、驼色毛毯、印花毛毯等三十多种新的花色品种。
走进这个工厂的梳纺车间二部,可以看到有两套样子古怪的梳毛机和一套纺机在有节奏地运转着。这就是清朝光绪年间,左宗棠筹办兰州织呢局时向外国订购的我国最早的梳纺机械。解放以后,那座兰州织呢局因为机器过旧无法继续生产,被迫关闭,一部分工人就转到西北毛纺织厂工作。西北毛纺织厂领导上知道有这些旧机器,就和职工商议,向甘肃省工业厅申请把它们调拨来,发展生产。当时机器的牙齿多半掉了,没掉的也已磨光,木做的主动轮已经磨偏,机器上满是油污灰尘,简直像一堆废铜烂铁。机器拆回后,有的职工就用碱水清洗,有的忙着设计部件,有的主动到库房里找出废铜烂铁来做原料,交给机修车间制造零件。经过干部和工人三个月的努力,这些机器又重新转动起来。因为在梳毛机上安装了自己设计制造的自动化“过桥”,已经磨偏的木主动轮改为铁制,并加大了直径,这样每分钟的转速就由一百零五转增加到一百二十二转;原来只能出五十根毛条,经过职工们想出办法改装了花轮和槽子,就能出六十八根毛条。这样复活后的旧机器的生产能力,反而比原来的设计能力提高一倍左右,还能生产质量较高的产品。
梳纺车间三部正在运转的梳毛机,也是一年前兰州毛纺织厂准备砸烂回炉的一套报废品。当时,西北毛纺织厂节约了大批羊毛,但要进一步增产呢子却又遇到梳毛机设备能力不足的困难,这样他们又通过工业厅要来了这台报废机器,以废铁计算折价三千四百元,买一台新的却要六万五千元。这套残缺不全的机器,已经丢失和坏掉的零件有一百多个,经职工们几个月的努力才修复好。他们还把长期搁置在兰州毛纺织厂仓库里不用的坏机器作价调拨来,经修理并配上职工们自行设计制造的“刀具机头”,现在正在用来织造格子毛毯和双层厚毛毯,成为厂里最出色的织机。
西北毛纺织厂原来没有机器染毛设备,不能织造美丽多彩的方格毯。前年他们派人到上海一家毛纺厂参观时,发现那里废料堆里有一台报废的染泵,结果作价二百元买了下来。后来经过职工们设法自制了染槽,配成一套完整的染毛设备。
当人们在上海、沈阳、北京等地看到这个厂生产的漂亮的呢料的时候,有谁会想到这原来是从那样破旧的机器上开出来的鲜花呢? (据新华社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