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农民值得学习 劳动锻炼不是浪费 商业部干部驳倒反对下放的言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1-16
第4版()
专栏:

农民值得学习 劳动锻炼不是浪费
商业部干部驳倒反对下放的言论
据新华社14日讯 商业部在第二批干部下放以前展开了一场关于知识分子需不需要到农村去锻炼、是否值得向农民学习等问题的大辩论。全部直接或间接参加辩论的干部近二千人,为这一问题而出的大字报有几百张,通过许多不同意见的争辩,使大家又受到一次深刻的社会主义教育。
这场辩论是由商业部办公厅干部朱彤芳对于知识分子参加农业劳动问题发表了一系列不同意的看法而引起的。首先她认为把干部下放到农村达不到改造思想和锻炼阶级感情的目的,理由是:农民不是先进的阶级,农民自私自利,今天许多知识分子加入工会七、八年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特别是一些党员,他们已经是先进的,为什么还要向农民学习?同时她认为,劳动到处都一样,在机关工作也是劳动,而且这里是高级复杂的劳动,农村是低级简单的劳动,为什么放弃了高级劳动而到低级劳动中去锻炼?其次,她认为知识分子下乡对国家、对个人都是损失,一个大学生学了一些专门知识,到农村锻炼,过去学过的都要抛弃掉,这是很大的浪费。
商业部整风领导小组认为对下放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必须深入地反复地进行,因此把朱彤芳的全部言论整理后分发给各单位。许多单位用大字报公布了这些意见后,立即引起大家的注意,群众自动掀起了辩论的热潮,有不少人贴大字报反驳她的论点,许多局、处举行了二、三次座谈会,针对这些意见表示自己的看法。
1月7日,商业部办公厅正式举行了对下放干部问题的辩论会,有十多个干部针对着朱彤芳的论点发表了意见。王家佑、苏元德等人首先反驳了朱彤芳所说的知识分子用不着劳动锻炼和农村中没有什么可以学习的论点。王家佑说,从劳动人民中选拔干部以及把知识分子放到劳动战线上去锻炼是党的坚定不移的干部政策,我们的政权是人民政权,是为劳动人民服务的,这就需要有一支立场坚定、能全心全意为劳动人民服务、经得起风险的干部队伍,而知识分子恰恰缺乏坚定的立场和劳动人民的感情,因此特别需要到工农业劳动战线上去锻炼。他说,工农业劳动战线都是锻炼和改造知识分子的场所,现在把大部分干部下放到农村,是因为农村比较艰苦,只有到最艰苦的地方才能锻炼出坚强的干部,同时根据国家工农业并举的方针,农村也需要大批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去支援。苏元德说,朱彤芳故意强调农民落后的一面,否认农民有值得学习的东西,这是为她自己的贪图城市安逸生活、不愿受艰苦的锻炼寻找借口。应该看到农民最本质的优点就是他们有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勤劳朴实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生产知识等等,这些都是值得知识分子学习的。
也有人反驳了朱彤芳所说的知识分子既然已经参加工会就是工人阶级,因此不需要向农民学习的说法。他们说,知识分子虽然由于自己是脑力劳动者而参加了工会,但是他们思想上还存在着程度不同的资产阶级思想,共产党员中也有因思想改造不好而蜕化变质的,认为参加了工会就不需要改造那是完全错误的。还有许多人指出,朱彤芳把劳动分为高级劳动和低级劳动的观点,完全是一种“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腐朽思想,这充分表现了她存在着浓厚的轻视体力劳动的思想。
商业部所属医药公司第一批下放到河北省蓟县的九名干部集体写信回来参加了这场大辩论,他们以自己的实际体会有力地驳斥了朱彤芳的错误论点。他们来信中说:“我们到农村后感到可以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例如为了丰产跃进,我们所在的农业社社员们在零下十几度的严寒里,排水挖泥,挑水浇麦,有的人手脚冻得裂口流血,但是他们没有退却。许多妇女起五更睡半夜做家务活,第二天一样参加劳动,这些看来是极平常的事,却是我们知识分子过去做不到的。”他们还谈到在农村受到的阶级教育,例如他们所在农业合作社去年分红时,贫雇农非常满意,有些中农嚷着不够,富裕中农吵得更凶,这就明显地看出各个阶层的态度。
许多公司在座谈讨论中也对于知识分子下放劳动是不是浪费人才等问题展开了讨论。许多人认为,党为了把知识分子培养成又红又专的干部,才让我们到农村去锻炼,这充分表现了党对知识分子的爱护和关怀,怎么能说是浪费呢?知识分子如果不愿意改造,最后发展成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才是最大的浪费。
通过这场辩论,使许多干部更加明确了劳动锻炼的意义,有少数在某一点上或某种程度上同情朱彤芳的论点的干部也澄清了思想,现在这个部第二批下放的名单已经公布,所有被批准的人都以无比兴奋的心情更加坚定地走上了农业劳动战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