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一分钱的是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1-16
第8版()
专栏:

一分钱的是非
何北仁
这是人民内部的是非。
在一个早点铺里,一位顾客要一位服务员帮他添半碗豆浆。“喂,老头,我的豆浆凉了,再掺半碗热的行不行?”老服务员说行,但要收一分钱。顾客的脸突然红了,“噢,还要一分钱?”迟疑了一会(看样子是在考虑还“掺”不“掺”了),终于掏出了一个小小的硬币。服务员走后,他却努着嘴嘀咕说:“还是老观点,一分钱也不放过,真是爱钱如命!”
是非便也发生在这里。
是非之一:到底谁爱钱如命?“一分钱也不放过”,自然像是“爱钱如命”的;但二分钱一碗豆浆,再添半碗,收一分钱,不失为公平交易吧?难道“凉了”再“掺热的”,就可成为不出钱的理由?喝半碗浆,而不想出一分钱,岂不正是“爱钱如命”?怪不得他特别强调“掺”,而且是用商量的口气问“行不行”了。
是非之二:倒底谁是“老观点”?
说服务员是“老观点”,还是从旧的买卖关系来观察的。即所谓“唯利是图”者是也。事实却又并非如此。这家早点铺早已公私合营,统一受国家食品公司的管理和领导了。每日所得已不再为个人所有。“一分钱也不放过”,正是对国家、对集体负责,不再是个人的“爱钱如命”。因而顾客与服务员之间的关系,也再不是那种旧的买卖关系,也属于个人同集体、同国家关系的一种形式。少给了“一分钱”或是白喝了半碗豆浆,损害的不只是服务员个人,而是许多人的利益。这位顾客未能觉察到这种关系的转变,是可以算作“老观点”的。
我以为人与人之间关系性质的转变,是有头等重要意义的事。我们观察一切问题都要从此着眼。于是,我联想起了儒林外史上那个“爱钱如命”的严监生。因了油灯里有两根捻子,便伸着两只手指,死不肯闭目。虽然话已是不能说了,还要对着他的那些探索家财底细的侄子们乱摇头,直到深知他吝啬性格的妻子,挑去一根灯捻时,才闭目逝去。读过这段文字的,没有人不能说这不是一个刻薄吝啬的小地主的典型。倘在今天,有人因为国家的一点财产的浪费,那怕是办公用的一枚大头针,或是建筑上用的一枚小铁钉,农作上的一粒种籽,而死不瞑目的话,我们又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大公无私爱护国家和集体财产的典型。即使是对个人生活上的节俭到如此程度,也不失是一个勤俭持家的模范,其原因就是这种节俭对整个国家和全体人民有利。主要的事实是今天的人们再不是依靠克剥别人起家的了。
我以为,我们的一些同志,在我们同各种服务行业人员关系的认识上,需要有一个彻底和全面的转变。这种转变,会使对服务人员的态度有很大的改善。一分钱的是非的重要性也就在这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