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优美的抒情诗——读“铁路工地上的深夜”后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1-16
第8版()
专栏:

优美的抒情诗
——读“铁路工地上的深夜”后记
陈笑雨
我很高兴地读完了杜鹏程同志一篇优美的抒情诗——“铁路工地上的深夜”(载1月11日人民日报副刊)。
司机赵玉勤同志的心,总指挥同志的心,和我这个读者的心,心心相连。侧耳细听:仿佛三颗心在一根弦上——社会主义建设的弦上砰砰拍动。
深夜——两点零五分,工地上一个重要会议散会了。司机老赵要把总指挥送进城里去。
全篇很少几句对话,但作者丝丝入扣地把你带进了一个崇高的、诗化了的精神境界:老赵和总指挥的关系,是革命友爱的结晶,是阶级感情的凝炼。
老赵是那么熟悉总指挥——熟悉他的生活习惯,熟悉他的思想感情,熟悉他的沉浸在工作中的忘我的战斗。……因此,他想尽一切办法减少和分担总指挥的疲劳。他为总指挥准备好开水、地瓜、饼子和牛肉;他就加快车速,躲过五十一号工点,目的是,争取让总指挥有个那怕是极短时间的休息机会;……老赵知道:一进城总指挥一定马上又泡在工作里,那有睡眠的可能?而总指挥的睡眠往往是在汽车上的,他故意把车速放慢,后来干脆停下来了。
“老赵狠狠地揉揉眼,看见总指挥头靠在车门的铁撑子上,睡得挺香。右胳膊在车外边吊着,而且袖子拥上去了。……这条胳膊又粗又壮,你试试把耳朵贴在上边,准能听到血液在血管里奔流激荡的响声。还有,那胳膊上并排摆着的三个伤疤,在月光下看得多么清楚。”
呵!总指挥胳膊上的伤疤,是光荣的战斗纪录;
总指挥这神态是孩子般的天真;
总指挥的酣睡是紧张战斗之余的甜蜜的一瞬。
通过总指挥和老赵之间的有声的和无声的语言,通过老赵吉普车前进的一段旅程,你会感到整个工地的繁忙、紧张。连同那月色、那深夜的风、那哨子声、那一切的一切,都在繁忙、紧张。虽然如此,并不紊乱:卡车、马车在川流不息的走,小鸟在?噜噜的飞,脚下的江水在静静的流。总指挥是高明的乐队指挥,劳动的交响曲在日夜演奏。
1958年1月13日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