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我们家是这样生活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1-16
第8版()
专栏:大家讨论

我们家是这样生活的
我家六口人,父、母、我和三个妹妹。父亲是参加革命二十年的老干部,现在军中是少校,每月薪金二百二十元。妹妹们全是学生。母亲是家庭妇女,在去年12月她带着我的两个小妹妹响应党的号召回乡下去了。我是复员军人,现在大学学习,享有调干助学金。这样除我之外,家里每人每月可得四十四元生活费,这应该是很富足的了。但是,我们一直保持着同一般劳动人民相差不多的生活水平。我父亲到现在还没有买过新衣服,仍然穿着供给制时期发的衣服——它们都早已被穿得旧了、破了、褪了颜色,经过缝缝补补,穿在身上,一样也干干净净,朴素而有精神。他抽的是旱烟,用的还是从前的烟斗。妹妹们的衣服是,大的穿不着了给小的,一个个轮下去。我的棉鞋、棉衣也已经穿了三年了,本想换新的,现在也节省了。就这样,我们的生活比过去还是有很大的提高。
我们所以能够坚持过着比较节俭的生活,在于我们全家对节俭有着一致的看法。首先,父亲、母亲经常教导我们,不要忘记节俭是劳动人民的美德,不要忘记过去我家没饭吃、没衣穿、没被盖的生活,不要忘记目前人民的一般生活水平,不要忘记我们国家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其次,我们全家能够互相批评、督促,坚持节俭。比如,去年因为大妹妹买了个新书包(破书包缝缝还可以再用)我们大家就批评了她,结果她把破书包缝成了买菜的包,才结束了这事。又如,全家去年原计划做一些衣服,因国家棉布生产一度供不应求而作罢,把旧衣翻翻、洗洗,既节省了钱,又节省了布。
那末,我们节余的钱都到那里去了呢?有四个用途:一、捐献,曾捐出一百元给农民买拖拉机,又捐给我们村的农业社一台双轮双铧犁(价一百二十元)。二、帮助伯父,他的腿坏了,为了减轻农业社的负担,我们按时寄钱给他,保证了他的生活。三、买公债,全家已买了五百余元公债,计划今年再买二百五十元。四、存银行,这是为了支援国家建设,也是为了防备自己不时之需。
对照着我家的生活,我觉得黄秀英实在是浪费,因为她只顾个人,不顾集体。
人民大学法律系
周士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