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农民应当怎样过日子? 新湖南报开展勤俭持家讨论收到很好效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1-17
第4版()
专栏:

农民应当怎样过日子?
新湖南报开展勤俭持家讨论收到很好效果
本报讯 新湖南报从去年11月15日起,以“农民应当怎样过日子?”为题,开展了一次关于勤俭持家的讨论。这次讨论在广大农民中引起了热烈的反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从廖海清问题引起讨论
彻底批判铺张浪费思想
这次讨论是根据宁乡县珍洲农业社主任王国华和社员童志平等的建议开展的。他们在给新湖南报编辑部的一封信中,反映珍洲农业社社员廖海清家在收入增加后,好吃懒做,不勤不俭。廖海清家在解放前是一户贫民,土地改革中分得了土地、房屋和家具,当时他一家人都很勤劳,后来又参加了互助组、合作社,收入逐步增加。可是他家在收入大大增加以后,就忘记了“勤俭”二字,开始大吃大喝起来,有钱从不向合作社投资,也不肯向信用社存款。由于铺张浪费,有时还要向左邻右舍借钱用,并且欠了合作社的账。他家的劳动力对出工也很不积极,就连二十多岁、身强力壮的青年人,天冷天热都不肯出工,重活更不愿做。珍洲农业社主任王国华等认为,像廖海清家那种只顾自己不顾整体、只图眼前不管将来的思想和行为,在农民中是比较普遍的。他们希望报纸在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运动中,开展一次勤俭持家的辩论,把这种不良风气扭转过来。
新湖南报发表了王国华等的来信,并加编者按语,号召全省农民参加讨论。不少县委发出通知,要求各乡党委组织群众讨论勤俭持家问题,把它作为社会主义大辩论的一项重要内容。于是一场热烈的争辩,在许多农业社、生产队和农户中、在广大农村工作干部和农民群众中广泛展开。单是宁乡县,到去年11月底止,就有一千一百多个农业社开展了讨论。近十五万农户受到了教育。
在讨论中,许多人揭发了本乡、本社乃至自己家庭中类似廖海清那样不勤不俭或勤而不俭的现象,并进行了分析批判。人们指出,目前农村中滋长着的铺张浪费现象,说明所有制虽然改变了,但是很多农民的自私自利思想还没有改变过来。他们看到现在不能买田置产放债,有余钱余粮不如吃到肚里、穿到身上。不少人对国家、合作社和家庭的关系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认为“我劳我得,多得多用,花光用光,谁也管不着”;而当他们生活有困难的时候,又单纯依赖合作社和政府去解决。不少人对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也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在改善生活方面要求一步登天,对增加积累、发展生产却很忽视。
爱家需先爱国爱社
三者利益不可分割
在讨论中人们列举大量事实,说明国家、合作社和家庭三者利益的一致,说明真正爱家必须首先爱国、爱社。宁乡县委第一书记李学良在一篇文章中说,由于不少农民对于改善生活要求过高过急,用大量主粮喂猪、煮酒、熬糖,做红白喜事时铺张浪费,使得全县农村去年春天出现了人为的粮食紧张局面。甚至像前年得到大丰收、每人平均留粮达八百多斤的沩江农业社,也要国家补销粮食。这样国家就不得不动用大量库存粮食,把本来可以用来支援国家工业化和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资浪费了,给国家建设事业和农业生产带来了损失;而农业生产受到损失,又直接影响到社员的收入。望城县望岳乡信用社主任王正槐说,前年望岳乡的年成不坏,农民手中的闲散资金很多,但由于许多农民只顾改善生活,不肯归还贷款,信用社有三万二千多元生活贷款没有收回,春耕前库存现金只剩一千六百多元,不能满足各农业社生产贷款的需要,这就影响了农业社的生产,也影响了社员的收入。岳阳县先锋合作社社员在讨论中作了一点统计,由于吃喝浪费,有些人亏了账,到春上社里抓生产,他们却抓生活,前年八千多元的农贷便有一半支给社员买了生活资料,以致社里的生产不能更快地发展。大吃大喝不能象征生活好
好吃懒做并非“聪明”人
在讨论中,人们也尖锐地批判了那种认为大吃大喝是生活改善的正常现象,认为好吃懒做的人“聪明”、有钱不花是“蠢宝”的错误思想。衡南县龙鹤乡妇女主任宁俊秀在一次座谈会上说:今天的生活应当比过去改善,这是革命的目的,是应该的,但是我们还要今后的生活比今天更好呀,如果我们都抱着有一个钱用一个钱的想法,明天的好日子又怎么来呢?汉寿县排形农业社第三生产队辩论时,女社员彭花秀以自家的情况同邻居丘立三的情况作了对比。她家九口人吃饭,只有一个主要劳动力,可是年年没亏账,也没有饿过肚皮,屋里还是搞得熨熨贴贴。丘立三家只有四口人,两个劳动力,一年四季不是缺油就是少米,把屋里的楼板、板壁都拆着卖花了,前年过年没有米,还是向彭花秀家借的。原因是什么呢?就因为丘立三好吃懒做,有了钱上餐不顾下餐,今日有酒今日醉,而彭花秀家却做到了勤快、节省。彭花秀问道:大吃大喝、好吃懒做究竟害了谁呢?这个社的女副社长丁恩民也举出了一个事实:去年她家进了十多块工分钱,交给她母亲收起。她母亲经历过艰苦生活,一分钱都舍不得乱用。以后日子久了,大家都忘记了这件事。去年她嫂子生小孩,突然得病,一家都因为没钱请医生而焦急,她母亲却很沉着地从箱子里拿出十几张新钞票,解决了看病吃药的困难。人们用这些具体生动的事实,把那种认为好吃懒做的人“聪明”、克勤克俭是“蠢宝”的错误论调驳得体无完肤。
老少勤俭有决心
人人节约积资金
经过报纸上和农村中同时进行的这一场勤俭持家的大辩论,广大农民的社会主义觉悟大大提高。岳阳先锋社有的社员提出:“爱国爱社又爱家,子子孙孙享荣华”。这个社原来的秋收分配方案,公积金只有2.8%,经过争辩和讨论,现在提高到8%。原来社里要留一万斤储备粮,社员还有意见,现在不但同意了,各户并且准备储粮备荒。宁乡县成千的合作社开展讨论后,社员们出勤率大大提高,投资迅速增加,有的社不仅冬季生产所需资金已全部解决,还为今年的生产储备了资金。社员中有人编起了这样的歌谣:“太阳出来红又红,党的政策真英明,号召人民搞勤俭,社会主义早实现;勤劳生产收入多,节俭积累生活高,爱国爱社爱家庭,首先就要出工勤;单有勤来没有俭,好像有针没有线,老少勤俭有决心,山里岩石变成金;人人节约积资金,支援工业当英雄,社里富裕国家强,勤俭持家幸福长。”
新湖南报的这个讨论目前还在继续进行。前一阶段着重讨论的是“俭”的问题,今后将着重讨论“勤”的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