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高举起反浪费的火把 中国青年出版社举办展览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1-17
第7版()
专栏:

高举起反浪费的火把
中国青年出版社举办展览会
新华社16日讯 中国青年出版社用举办展览会的办法,点起反浪费之火,狠狠地揭发了本单位大量浪费国家财富的事实。
展览会上,挂着三幅“损失费”统计表,揭露了这个出版社在过去将近三年的时间中仅仅以“损失费”名义报销的款项即达八万七千七百多元。另外,展览会也揭露了这个出版社在选题、约稿、编校、经营管理等方面也都存在着许多严重浪费的现象。
有些选题是盲目确定的。为了配合垦荒任务,有的编辑只要发现国外出版的书刊杂志中标题与垦荒有关的,不问原文内容怎样,就盲目请人翻译,结果九本书稿中有六本不适用,光退稿费就花了七百元。在一首“放在篮里就是菜,书名对头当宝贝”的打油诗中,揭露了一个编辑室选编各国地理时,选的东西有的是某些国家的已经过时的材料,有的译文质量太低,最后只能出了一本书,又因发生事实错误只得全部作废,浪费了三千五百元。
这个社是用了所谓“撒大网”的方法向作者约稿的。一个统计表上揭发了这个社在1954年派人到上海、南京、武汉等地的“约稿活动”:和作者订了二百五十一本书的约稿合同,预付出二万三千多元的稿费,但到现在已历时三年半,能采用的书稿才只五十九本,70%多的预付稿费白花了。
展览会也揭露了这个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青年”、“中学生”、“旅行家”、“农村青年”等杂志社的浪费现象。“中国青年”杂志社从1955年起出版的六十七期刊物中,曾发生了一百三十七次有损失的事故。去年出版的第二十期“中国青年”,即因拼错了封面的外文字母浪费掉一万多元。“农村青年”杂志社为追求形式,把农民所欢迎的小本改为大本,仅封面一项,一年就多花了三万七千元。
展览会上的材料揭露:这个出版社在日常经营管理上,对国家的财产也是满不在乎的。和这个社业务有关的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印刷“幼儿图册”时,盲目估计印数,结果积压了价值十五万元的纸张。“农村青年”杂志社部分领导干部在“吃了咱们的就会给咱们写稿”的思想下,无论约稿、选题,或征求意见,往往都要请客吃喝,在一次请作者开会的时候,宾主三十人,却买了九十三斤西瓜,连香烟、糖果等费共花了四十多元,吃不完,就找人帮着吃。中国青年出版社一个编辑室和某单位联欢,六十八人中,三分之一是主人,花钱四百零八元,平均每人花掉国家六块钱。
为了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现象,这个出版社采取了惩前毖后的方针,除坚决引火烧身、大胆地揭露了本单位严重的浪费现象,从而发动群众对此进行大鸣大放外,同时已初步订出了纠正和防止浪费的整改方案交给群众讨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