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贵州仁怀县群力农场业余初级中学 学习文化同时建设山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1-20
第1版()
专栏:

贵州仁怀县群力农场业余初级中学
学习文化同时建设山区
本报讯 在茅台酒产地——贵州省仁怀县内一个名叫“七碗架”的高寒山地,建立了一所边耕边读的初级中学。这个名叫群力农场业余初级中学,是中共仁怀县委和人民委员会,根据群众的要求,利用一个农场的旧址,在1957年夏季举办的。
这个学校在建校过程中,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拥护和支持。附近的农兴、幸福等农业社,有的送耕牛,有的送猪仔,有的送木材和农具;区联合诊所送了一批医药用品;区乡干部送了书刊和体育用品。政府也拨给了补助费四千元。这个初级中学现在有学生二百二十六名,其中有工农子弟二百名。
这所学校的办学方针是:“以生产为主,在保证生产自给的前提下,争取三年完成初级中学的教学任务”。劳动和学习的安排是:半天读书,半天生产,晴天少读,雨天多读。学习的课程与普通中学一样。学校的生产管理与农业社一样,设有生产管理委员会,每班组织四个生产队,共十六个生产队。有固定的耕作区,干活评工计分,实行按劳取酬。
教师和学生同劳动,同学习,同娱乐,生活一起。教学的方法是:课文紧紧结合生产。如上植物课时,就结合积肥,教学生们学会掌握高温速成堆肥和沤肥的科学知识和技术。这样的教学方法切实、生动,学生理解也深刻。
这个学校是克服了许多困难才巩固下来的。开学初期,校舍破旧,过去农场开垦的土地已荒芜。学生们要自己动手挑水、运米,又要作好秋种准备。虽然学生中大部分人有劳动习惯,愿意边耕边读,但对学校的发展前途缺乏信心。也有一小部分学生表现动摇,怕学不到“知识”,误了“前途”。有的嫌劳动苦、脏、吃不消。家庭贫苦的同学,衣衫单薄,还怕难过寒冬。根据这些情况,这个学校的共青团组织开展了政治思想教育活动。通过上团课和座谈会等形式,进行了劳动光荣、勤劳俭朴的教育,运用革命先烈和模范人物的英勇事迹,教育和鼓励同学们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建设山区,学好文化。建校时正值秋种季节,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秋种工作和积肥、砍柴、养猪等生产活路。团组织就结合学校制定的生产规划,对同学们进行了爱场如家的教育,树立以场校为家的思想。
经过思想教育和实践,学生们发挥了可贵的劳动和学习的热情,开学一月以后,学校一切都正常了,学生们用功地学习,愉快地劳动。很多学生在给家庭和原来的老师写信中,表示要用劳动的双手,把这人烟稀少的地方,建成一座花果山。
经过师生们近四个月来的努力,学校已呈现了一片新的景象。在劳动上、学习上、思想上,都有了很大收获。荒山上长出了肥壮的禾苗和蔬菜。六十亩麦子、二十亩蔬菜、三亩黄花、三十亩荞麦,都将获得丰收。全校师生现在已积肥六十多万斤,喂猪一百余头,饲养耕牛十五头,并且在进行冬季的农副业生产,翻犁今春播种的荒土。
学生们热情的劳动,并没有放松了学习。第二班的一次文学测验,五十二人中得五分的五人,得四分的三十六人,得三分的九人,二分只有二人;第四班的一次算术测验,五十二人中,得五分的十人,得四分的三十六人,得三分的四人,得二分的也是二人。在劳动技术上也有一定的增长。学会犁土的已有八十七人,能掌握高温堆肥、沤肥技术的有一百四十二人;还培养出了三十七个土匠、十二个木匠、三十八个解板子手、二个理发师、一个卫生员。此外,就在这个举步皆山的地方,学生们用自己的双手,整理好两个球场,做了乒乓球台等,体育锻炼活动和文化娱乐生活也显得十分活跃。
这里的群众对这所边耕边读的学校,反映很好。大家都坚信:三年之后,这批青年将成为有文化、有知识、有劳动本领的新型农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