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十来斤到一百四十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1-20
第2版()
专栏:

十来斤到一百四十斤
新华社记者 方堤
在土地贫瘠的山区能不能使棉花生产大跃进呢?湖北省新洲县久丰第一农业社已经用事实肯定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这是一个道道地地的山区农业社。在一群高低起伏的山岗上,纵横交错地布置着小块小块的土地,不仅土质不好,而且灌溉条件也很差。两三年前,这些土地主要是种植红苕、芝麻之类的杂粮,很少种棉花。那时,棉田大多只能亩产皮棉十来斤,最好的也不超过二十斤。
可是自从实现了合作化以后,情况就迅速地变化了。1956年,这一带平均亩产皮棉提高到了八十八斤。1957年,全社更获得了亩产皮棉一百四十一斤的大丰收,比1955年增产近十倍。
这真是了不起的大跃进!收摘棉花的时候,社员们编出快板诗赞美这个好年成说:“山区出奇迹,白银铺满地;越干越起劲,努力往前奔。”周围的农民前往参观后,也纷纷议论说:“这样的地方都能跃进,别的地方就更能跃进了。”
两年,这时间的确不算长。可是,为什么能够增产近十倍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从1955年谈起。
1955年夏天,这个社所在乡的干部、共产党员胡子青到县里的棉花高产地区刘集、大渡两乡参观。那时,久丰一社还没有建立。胡子青参观回来时,带回了一些岱字棉良种,准备试种。
不久,合作化的高潮到来了,胡子青同几十户农民一起,在高潮中办起了一个不大的农业社,决心依靠集体的力量来发展生产。那时一些不愿入社的富裕中农,却在笑话他们,说他们是“碗水翻不起浪”。
“当真翻不起浪吗?”在讨论增产规划的会上,胡子青说:“不,硬要翻给他们看看。”社员们也纷纷献计说:“他们有钱用钱办,我们无钱得用力干。”“要赶上富裕中农,得想法改良土壤。”“对,要叫土地翻身!”经过一番争论后,农业社决定首先着手改良土壤。第二天,男的女的都干起来了:挑的挑塘泥,搬的搬土粪,铲的铲草皮。整个冬天,人们使土地的颜色都变了。
冬天过去了。1956年春天,开始在地里播种胡子青从县里带回的岱字棉(良种)。这一带还没人种过这新品种棉,谁知它是否好呢?有人有些怀疑。可是,要大增产,靠本地棉不行,这点大家也都知道;再说,人家刘集乡、大渡乡种了不是产量很高吗?经过一场争辩后,还是决定种。胡子青自己,还搞了一块试验地,在地里插了块牌子,上写“亩产皮棉一百二十斤。”
对这个地方来说,一亩要产皮棉一百二十斤,有谁肯信呢?过路的人一看牌子就摇头。更有一些人大说风凉话:“还未长出来,就说大话了。”“真是活见鬼!”“把棉秆子放在一起称还差不多。”胡子青这时心里实在不好受,但又怎么去向那些说风凉话的人说呢?他想,唯一的办法,是看事实。于是,从棉花下种起,他就密切注意它的生长,一有空就到棉地里去干。
收获季节到来了。往地里一看,人们就能够看出岱字棉会比本地棉多收棉花。但能好多少呢?试验地能否收一百二十斤呢?这在当时还是个谜。等几道棉花摘完后,这个谜终于解开了:一般的亩产八十多斤皮棉,比本地棉多六倍左右;试验地硬收了一百二十斤还有点零头。
1956年冬天,胡子青所在的农业社和乡里另外两个社合并成久丰第一社,由原来的几十户增加到二百二十五户。
冬去春来,1957年又开始了。根据头年的经验,社里的党支部提出了争取岱字棉更大丰收的任务。按说,既然有头一年的经验,这回该更顺利了吧!谁知思想抵触还是不少。这和社扩大了当然有关系,另外还因为有部分社员说,岱字棉产量高,但织出布来颜色不好看,不光滑(这里许多人都是自己纺纱织布的);还有一部分社员对这年提出的密植措施有怀疑。
担任党支部书记的胡子青和社干部们一起研究了这些问题。他们研究的结果是:第一,岱字棉织布颜色不好看、不光滑,是因为种籽从县里拿回后未保存好,播种时又未选种;那块试验地的棉因为经过选种,就没有上述缺点。第二,从头年的收成看,有一亩密植到四千七百棵,收了皮棉一百十四斤;有一亩密植到五千二百棵,收了一百二十五斤;而只收八十多斤的,都只植三千多棵。于是,他们把这些情况告诉社员,发动大家讨论,看究竟岱字棉好不好,要不要密植。这一来,才把部分社员的思想问题解决了。结果全部播种岱字棉,并在播种前发动全社妇女选了种,每亩密植到近六千棵。
棉苗很快就茁壮地生长起来,把整个棉地盖得绿油油的。正在这个时候,却接连好多天阴雨连绵,棉苗开始低头、发黄。部分社员又动摇起来:是不是因为种得太密了呢?社里的干部们也一个个着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最后,他们根据稻田秧黄了撒陈砖土可以转青的道理,在棉地上撒了陈砖土,同时又组织力量清沟排水,才扭转了局面。
新的困难接着又来了,从初秋开始,久晴不雨,大片棉苗在烈日的烘烤下开始枯萎。每个人又都不安起来。以后决定挑水灌地。可是,挑水上山不是简单的事。尽管全社都动员起来了,水仍然是供不应求。接连挑了三天,看看不能解决问题,又决定用车水的办法来试试。胡子青带头到第二组去组织试验:把几乘水车连着车,在每个要灌溉的地方用泥土筑成一道道的拦水坝,使水顺着沟流到地里去。试验结果很好,第二天,就在全社推广开了。经过几十天的战斗,人们终于战胜了干旱,保证了丰收。
连续两年的大丰收,使人们深深地信服了集体力量的伟大。社员胡冬生说:“怪不得毛主席要我们组织合作社,原来合作社有这大的力量。”社员胡兴庭是富裕中农,原来准备要退社,丰收后,再不说退社的话了,他说:“如今我要永远留在社里。”
现在,久丰一社已经订出1958年的增产规划,正在为使棉花提高到亩产皮棉二百四十斤而奋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