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艰苦奋斗改变老根据地面貌 湖北红安县空前大丰收家家粮满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1-22
第4版()
专栏:

艰苦奋斗改变老根据地面貌
湖北红安县空前大丰收家家粮满仓
新华社武汉21日电 革命老根据地湖北省红安县的人民,在医治创伤、重建家园的工作中一直保持着艰苦奋斗的精神。现在红安县已经改变了原来被国民党反动派造成的一片凄凉的面貌,到处呈现着欣欣向荣的景象。
早在1927年以前,红安县(当时叫黄安)人民就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过工农兵苏维埃政权,并且无数次击退了国民党反动武装的进犯。红军主力北上抗日后,他们继续坚持斗争,有些地区的斗争一直坚持到解放。在这些斗争的年代里,红安县受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惨重破坏。解放以后,党和政府领导这里的人民,在荒芜了的土地上重新建设自己的家园。当时由于劳动力少,农具、耕牛不足,国家虽然给予了极大帮助,但重建家园工作仍有相当严重的困难。但是红安县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艰苦劳动,终于从重重困难中走了出来。例如,杨山乡在1927年前共有五十二个村子、三千九百多人,到解放时只剩下二十八个残破不全的村子,一千一百多人。田地荒芜70%。贯通全乡的潘阳河河堤被洪水冲破了八十多个大缺口,沿河两岸五百多亩良田成了一片沙丘。在这样严重困难的情况下,全乡办了十一个农业社,男女老幼一齐动手,修复了潘阳河堤,从河沙里扒出了四百五十亩田。同时,还开垦修整了一千七百多亩田。仅这两项,就使全乡增产粮食一百八十多万斤。解放以来,全县用锄头挖、用人拉犁开垦出来的荒田荒地达一万多亩,改良土壤三万五千多亩,并且在去年首次种植了双季稻和一季晚粳,对获得全面大增产起了很大作用。
想尽一切办法缩小开支是红安县人民重建家园工作中的一个特色。例如全县去年积自然肥料一亿担,比1956年增加了四分之一,而购买化肥和杂肥的数量却比过去大大减少。1956年各农业社普遍购买饼肥肥田,而去年饼肥都由合作社自己加工制作,仅这一项就节省了三万元。各农业社新建的牛栏、猪圈等也很少花钱或者没有花钱。大山中开荒乡过去被国民党反动派烧杀一光,方圆四十里内人烟绝迹,解放后,陆续从外面迁回的有七百一十六人,全乡办了五个农业社,其中天台农业社有四十七户社员,建社时只有九头耕牛,十五件农具。后来积钱买了七头母牛,去年又把母牛生下的二十头小牛训练成耕牛。缺乏农具,社员们就用废铁自己做农具。去年一共做了五十五件犁、耙、耖和三部水车。肥料完全是自己积的绿肥、草皮和大粪。社里开会、办公都是用松树脂做灯,一年的管理费只用了八元,结果全社实际收入比前一年增加了很多。同时,社员们“以社为家”的思想也树立起来了,例如,杨山乡第三农业社去年春季生产时缺少肥料,又没有钱买,革命烈士家属潘杨高便先后向社里投资一百四十元,经他一带动,没几天工夫社员们就向社里投资一千四百多元,解决了肥料困难,还帮助社里发展了副业生产。由于社员们这种爱社如家的结果,使国家向农业社投放的贷款一年比一年减少,去年比1956年减少了三分之二以上。
红安县人民节约粮食也很突出。去年虽然全县获得空前大丰收,户户粮满仓,但是许多人家早晚三餐,顿顿都掺有杂粮和蔬菜。为了节省主粮,红安县人民去年几乎在所有的田埂地边都种植了高粱、绿豆等杂粮作物,还开了许多荒地种植南瓜、白菜、萝卜等。这个县去年仅收的杂粮就有四百万斤,加上各种蔬菜,估计能够节省主粮七百万斤。同时红安县人民还采集了一百多种共六千多万斤野生饲料来喂猪,占生猪饲料总量的70%。经过这样千方百计地克勤克俭,红安县人民除了超额完成国家的粮食征购任务以外,还把去年节约下来的七百多万斤粮食卖给了国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