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决心过好劳动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1-23
第4版()
专栏:大家都来关心下放干部

决心过好劳动关
白叶
把到工厂到农村去进行劳动锻炼,当做社会主义的一个关,这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现在还有不少人的思想深处,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对立起来,而且把从事脑力劳动当做一部分人的权利,把从事体力劳动当做另一部分人的义务,并对体力劳动加以鄙视,说体力劳动是低贱的劳动,脑力劳动是高尚的劳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就是这种思想的具体反映。现在要把这种看法、作法来个大改变,当然是个不小的革命。
劳动关,不大好过。为了过这个关,就要暂时离开舒适的城市生活和温暖的家庭,就要参加艰苦的生产劳动。但是这个关也不难过,有决心,就可以过去。
决心,建立在革命的乐观主义上。中国人民大学下放到北京军民友谊社锻炼的干部,因为有这种革命的乐观主义,就有了决心。最初劳动时他们虽然碰见了许多困难:“用铁镐挖冰冻尺许的土块,土硬如石,一镐下去,挖进不过一两寸,而手震的直痛。用肩头抬一百斤的沙土或白薯,开始时头重脚轻,摇摇晃晃,东倒西歪,抬不了半天,肩头就痛得碰都不敢碰,特别是最初几天,大家都经过了三痛:手痛、腰痛、腿痛……。”这种滋味是不大好尝的。但是正像劳动人民说的,劳动是“苦中有乐”,“苦中有乐”,就是说,劳动虽然“苦”,但可以把自己的理想变成现实,可以把沙漠变成良田,可以把荒山变成果园,可以让高山低头,可以叫河水让路。以农民来说,在土地上劳动以后,可以得到丰收,有粮食,有蔬菜,有其他东西。以知识分子来说,在同工农群众共同劳动以后,除了可以得到生产的果实,在思想上也可得到丰收,这就是使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越来越少,工人阶级集体主义越来越多,最后,把自己改造成为一个又红又专的知识分子。正是这种远景鼓舞了中国人民大学的下放干部,或其他单位的下放干部咬着牙熬过了劳动关。
说起咬牙精神,好像有人反对,至少不大赞成。他们说,劳动应当是愉快的。说劳动不苦,特别是对知识分子来说,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知识分子长期,不,从来没有劳动过,劳动起来当然觉得特别“苦”。手磨破了,就是痛!肩压肿了,就是痛,腿蹲多了,就是痛,腰弯多了,就是痛!问题是有没有咬牙精神熬过这个“痛”“苦”的阶段。熬过这个阶段,就是轻松,就是愉快。
但是,有些人就不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下去之前,就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什么五大困难,六大困难,以至十大困难,什么东北太冷不能去,南方太热去不得……。下去以后,仍是保持着知识分子的面貌,不愿多劳动,不愿同农民谈心。
也有少数人虽然表示要过好劳动关,但是决心不大,即使下去后,仍从劳动战线上开小差回来。南京市某机关一个青年知识分子,在下放之前,曾经写了一首动人的诗歌。说:“到农村去,到劳动战线上去,这是祖国的召唤,也是人民的期望”。“离开了祖国的需要,还谈什么个人的前途和理想”。“我坚决抛弃个人主义,决心整装下乡。”但是因为这个青年缺乏决心,到了那里,碰到了困难,就动摇了,来信给南京市委负责同志说:他忍受不了这个“痛苦”,要求离开这个“痛苦”的岗位。
决心,何等的重要?!没有决心,一个人就会被时代的车轮抛在后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