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8阅读
  • 0回复

冀鲁豫适应战争需要 改变组织工作等方式 杨主席畅谈前线观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6-11-20
第1版()
专栏:

冀鲁豫适应战争需要
改变组织工作等方式
杨主席畅谈前线观感
【本报特讯】十四日下午,记者以冀鲁豫区如何适应战争需要,改变各种组织形式及工作、生活方式为题,走访甫自前线劳军归来的杨秀峰主席。杨主席称:冀鲁豫今年雨水特别大,行军运动均极困难,但冀鲁豫军民已在三个月的自卫战争中歼灭蒋军五万五千人。
“尤其令人兴奋的是,”杨主席说:“刘伯承将军所部常胜军健儿们,在频繁的战争中仍不忘为群众助收助耕。上月十八至二十一日,我正赶到第一线,目睹在许多的原野上布满自卫将士,一面抢收秋粮,一面抢种麦地。将士的歌声与牲畜的嘶叫声连成一片。民兵亦抓紧战争空隙,回村突击收耕,十几天内大部秋粮抢收完毕,麦子已全部种上。为了节省民力,自张凤集战斗开始,自高级指挥员以下全体干部均于出发时,自己尽可能携带手榴弹,结果节省了大批民力。”
杨主席说:前方野战医院取得了很大成绩。新治疗法广泛的运用。据九、十两个月的统计,伤愈上前线的干部战士占医疗人数百分之七十。子弹伤过要一个月才能好,现在则保证两周内痊愈,骨折伤痊愈期较过去快一倍。伙食也大为改善,养份平均为七十基罗林(与日本伤员营养同,较冀鲁豫过去多二十基罗林,较太行过去多四十基罗林),伤员异常满意。
兵站工作也同样完成了任务。在歼灭整三师之前,由于缺乏科学管理,人力的浪费大,随即提起军政领导机关以及前线部队之高度注意。现在各部队使用民力先有精确计算,后有专人检查。竭尽心力爱护担架及民夫。大部担架队都由县长、县书等负责干部带领。像张凤集这样激烈的一个战斗,担架队很少走散,某部之担架队没有一个伤亡的。并经集体研究,设计一种新的担架,由需用九人一付减至五人一付,大大的节省了民力。
关于组织形式的变换,杨主席说:冀鲁豫各级组织在蒋占区及接近战地都实行了一元化领导,普遍成立了武工队,一般地区行政机构亦大部合并,力求精干有力。如行署中民(政)教(育)司(法)三处合而为一,财(政)建(设)两处合而为一,并组成为支援前线与战地工作统一的指挥部。机关大量抽出原有干部,加强下层县区村级力量。所有机关的办公杂支费及个人的津贴费均已取消。现在又如冀鲁豫的交通工作亦已适应战争形势改组,军邮已建立起来,报纸邮件能迅速投到前线。同样的路程,过去需要半月,现在只需六天即可。我在前方司令部时,六天可以看到人民日报。可见我们如能适应战争改变组织形式,不仅能坚持工作,且可提高效能。
当话题转向“耕者有其田”运动时,杨主席称:冀鲁豫区在战争初期,有些地方曾经放松了贯彻耕者有其田,个别敌后地区及接近敌区的群众曾发生过退斗争果实的现象。也有些地方因为参战忽视了发动群众,斗争果实尚没有或未适当分配,这主要是思想认识与群众发动不够问题,但很快得到纠正。现在方针明确了,运动继续开展起来。
杨主席称:我在冀鲁豫前线观察所得,完全证实刘少奇同志的论断,蒋军后备已告枯竭,进攻陕甘宁边区已达其进攻的顶点。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支援陕甘宁边区。并称:我在前方曾遍访各野战医院,抚慰伤员,看到他们普遍缺乏而又异常须要精神食粮。因此杨主席号召全区开展一个“文化劳军运动”,那怕是一本图画小说也是好的。此外前方军民特别需要医药,因为水中作战,害病的人特别多,而仍不下前线,望全边区人民有以支援及慰藉。(展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