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绿化灵霄山 制服白马河 灯塔社做出绿化荒山好榜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1-24
第2版()
专栏:

绿化灵霄山 制服白马河
灯塔社做出绿化荒山好榜样
本报讯 河北省邢台县白马河乡灯塔农业合作社在高级合作化后的第一年,首倡营造“万亩林”,并在短期内把“万亩林”营造成功,做出了绿化荒山的榜样。
灯塔社营造“万亩林”是由治理白马河引起的。白马河乡位于有名的害河——白马河的上游,境内有一座大荒山,叫灵霄山。这里是“无雨旱灾,有雨水灾”。山洪经常冲走良田。当地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两首歌谣:“住在白马河,十年九挨饿,好水不能用,洪水生灾祸!”“光山秃岭干河滩,白马脱缰下平原,沿路冲走河川地,洪水淹没万顷田!”治理白马河是当地人民多少年来的愿望。1955年冬季,十九个初级社合并升级组成了一个灯塔农业社不久,这个社的青年团总支书记王志英参加了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回县后首先提出了大面积造林、绿化灵霄山的建议。他的倡议得到了县党政领导机关的支持和乡党总支、社管理委员会的同意。在区委和森林经营所的帮助下,灯塔社对灵霄山进行了规划,决定在这座山上造林一万亩。当时有少数社员对于荒山造林想不通。乡党委依靠青年积极分子向社员们进行了思想教育。人们举出了灵霄山造林可以成功的根据。如几年前该乡农民王顺华在瘠薄的南山(灵霄山的一部分)上种的杏树,现在已经开花结果;该乡石槽村1954年在西沟种了二千亩山杏,封山以后,树已经长了三尺至五尺高,附近的水土冲刷情况大大减轻。经过宣传教育,社员们认识到:“绿化灵霄山,是为了给白马(河)带笼头”。有的说:“征服白马河,造福子孙万代。”造林计划在社员大会上通过以后,社就成立了造林管理委员会,制订了护林公约,确定了在封山期间定期开山割草的办法。这些措施,解除了某些人的“造林保不住”和“造林封山没柴烧”的顾虑。万亩林需要种子很多,虽然专署给了几千斤橡树种,还是不够用。后来又根据乡党委的指示,在全社开展了“一把籽”运动,发动群众采集树种。几天工夫就收集到杏核四千六百多斤。
种子凑够了以后,由各部门二十二人组成的造林指挥部成立了。党总支副书记田春荣任主任,副乡长冯振岗和团总支书记王志英任副主任。1956年2月24日,大雪纷飞,全社二千四百名男女劳动力组成的造林大军出动了。全社八百三十名团员、青年组成了二十八个青年突击队。山上红旗飘扬,锣鼓震天。经过七天的努力,播种了一万三千五百亩杏树和橡树。当年雨季,灯塔社又动员了一千五百多人到林地普遍进行了松土除草。由于社员们经心保护和抚育,种下的树70%—80%都活了。这年的秋、冬两季,这个社又在灵霄山造林四千亩。
中共邢台县委认真总结了灯塔社营造“万亩林”的经验,并组织山区合作社干部到灵霄山参观、学习。两年来,河北省许多山区农业社学习灯塔社的榜样,积极进行了大面积造林。现在,全省已经出现了二十八个“万亩林社” (张新建、栗之周、郭康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