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只花了十五元钱的婚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1-24
第4版()
专栏:

只花了十五元钱的婚礼
新华社记者 田庄
21日晚上,湖北省红安县杏花乡的俱乐部里非常热闹。这是建苏农业社的一对青年男女在那里举行婚礼。
记者赶到会场的时候,已经满屋子人。人群中间坐着一对新人。新郎葛绪金是共青团杏花乡总支书记,新娘耿冬菊是全乡有名的好姑娘,生产上的能手,现在正羞答答地低头坐着。前来贺喜的男女老少有本村的,也有外村的;还有在这个乡工作的干部,县委农村工作部长也赶来了。会场中央挂了一张毛主席像,简单、朴素。招待来宾的只有少许糖果、纸烟和自家炒的花生。往常这里办喜事新娘要吹打坐轿,男家要摆三天酒席,而这一对年青人的婚礼却这样简单,大家都感到新鲜。一个四十岁上下的客人方思心说:这样办喜事极好,又省钱又热闹。旁边的另一个人马上接着说:这种婚礼比旧式婚礼起码要节省二百多元。一些准备马上结婚的青年男女看到这个热闹场面,更是喜欢。共青团员王基香和蔡春香是一对未婚夫妻,他们当场就表示将来结婚的时候,也一定要照着这个办法做。
婚礼是在一阵又一阵的掌声和笑声中进行的。轮到新郎和新娘讲话的时候,他俩向到场的来宾保证今年在农业生产大跃进中一定要加劲干,搞好工作和生产。新娘还特别提出今后要学会过日子,勤俭持家,让全家过得舒坦坦的,最后她还为大家唱了一段精采的地方戏。
记者随着大家一直把一对新人送入洞房。两支蜡烛把洞房照得亮堂堂的。洞房里非常简单,一张红色木床是新郎前一天花了一角钱买了土红自己漆的,床架上的图画“凤串牡丹”、“鹊雀捉梅”等,也是新郎花了一晚上的工夫,连夜画出来的。靠门口放的那张桌子,是葛绪金母亲三十年前的嫁妆,现在涂上了土红仍旧很好。看来看去,总找不到新娘带来的嫁妆,一打听,新娘只带了几件随身的衣物就过门来了。记者悄悄地问葛绪金的母亲说:“这样简单,你不嫌吗?”这个老大娘马上回答说:“结婚讲排场,吃亏还不是自己?”原来她就是吃过这个苦头的人:三十年前,当她跟葛绪金的父亲结婚的时候,为了人情、面子,大请了三天客,筵席从早上一直摆到晚上,家里本来就穷,要请客只好向地主秦毕华借了一笔钱,婚后债越滚越大,最后只得把仅有的五亩田抵给人家,此后葛绪金的父亲被逼得每天上山打柴,母亲卖饼子油条。直到解放后日子才好过起来。老大娘对记者说:“要不是共产党提倡新式结婚,我喂的一头大肥猪卖了还得借债。现在只花了十五元就把这椿喜事办了。你说叫人多高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