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在昔日的沼地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1-24
第6版()
专栏:阿尔巴尼亚通讯

在昔日的沼地里
范承祚
打开阿尔巴尼亚的旧地图就可看到:在这个“鹰之国”?的东南部,有一块蓝色的斑点,那就是马利基沼地。世世代代以来,这里是一片发锈的死水和无尽的泥泞,是蚊虫、水鸟和青蛙的家乡,是疟疾的发源地。这里地处偏僻,人烟稀少,偶然只有捕鱼行猎人的足迹来到这里。据说,姑娘出嫁都要首先打听一下:是否会嫁到沼泽地区去,因为那里是穷路、病路甚至是死路。
备受苦难的阿尔巴尼亚人民,对幸福生活有过美妙的憧憬,他们曾向“索古王朝”?献过良策:要求设法排干这块面积达五千公顷的沼地。当时的封建统治者,不但置之不理,而且还造出一个骇人的神话谣传,说什么沼地内有一条神牛,谁想试图触动一根沼地里的草芥,都会丧命。
这是阿尔巴尼亚解放前的事。岁月就这样不声不响地过去了。
可是一当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就会显出移山倒海的力量,把这块沉睡的、有害无利的沼地,变成长满庄稼的沃地良田。
这当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工程,但英雄的阿尔巴尼亚人民征服自然就像打击敌人一样,决心下定,无坚不克。他们终于在1949年—1950年恢复经济的二年计划中胜利地完成了解放后第一项“排干沼地”的工程,为阿尔巴尼亚排干沼地、改良士壤的其他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天,当我们乘一辆汽车从科尔察出发,前往马利基参观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动人的风光人物。一座弧形的矮山被劈成了两半,一条平坦的发亮的柏油路从科尔察平原通向昔日的沼地里,好一块喧闹的昔日沼地!这里不断传出工厂里机器的铿锵声,田野间拖拉机的哒哒声,公路上的汽车喇叭声。
挨着山脚,一根耸立的烟囱高出一排白杨树顶,树梢上缭绕着黑烟和乳白的蒸气,轻舒漫卷。马利基糖厂的庞大身影在我们的汽车向前移近中显露出来。这就是1949年—1951年间,在苏联的帮助下,阿尔巴尼亚人民建造起来的第一座现代化制糖厂。它以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的生日“11月8日”命名,每天从制糖机里吐出数十吨糖。这个厂的产量逐年增加,1957年工人们就为人民超过计划生产出七千三百六十一公担糖。我们看到一辆辆载重汽车,满载糖袋,运往四面八方。
工厂外,在公路两旁兴建了一幢幢工人住宅,整齐而大方,这里还有一座可容四百个座位的工人俱乐部和电影院,一所可容几百个孩子念书的七年制小学,此外还有托儿所、商店、食堂……路旁和河滨正在绿化。
面对着糖厂和住宅的是一片广阔的平原,一直延伸到远山之根,方圆共五千公顷。这里是阿尔巴尼亚主要的甜菜产区之一,为糖厂源源地供应着所需的原料。
我们的汽车径向“沼地中心”开去,约五里路光景,我们进入了马利基国营农场。这里并没有往日的水草,有的只是千百株葱茂的垂柳和白杨,掩映着红色的住房、工场、仓库……。汽车、大车和拖拉机牵引的木板车把地里刚刨出的硕大甜萝卜运来,接二连三,络绎不绝。农场的广场上堆成了若干座“甜菜山”。
1957年马利基国营农场的甜菜大丰收,每公顷生产达五百公担,要比原计划超额卖给糖厂七万公担,有力地支援了糖厂,使它能够更大地发挥生产能力。
为了响应党的号召,走合作化道路,到1957年11月中旬为止,马利基地区的农村已经全部建立了合作社,这是一件大喜事。在政府的支持下,以国营农场为榜样,合作社社员们也同样获得了丰收。一位老爷爷双手抱起一个冬瓜似的甜萝卜给我们看:“这就是我们合作化的结果。”
在这个昔日的沼地里,人、机器、牲口都在为丰收而忙,连我们这些参观者也都分享了他们的丰收快乐。收获后,社员们就要用这批新的收入去建筑新住宅,去合起来办小学、托儿所,去添制新衣和家具。
我奇怪:这些农场的农业工人和不少农民的口音为什么彼此有距离呢?后来我才知道:他们的原籍不是马利基当地人。
这块平原是新的,这平原上的主人也多是新的。他们生长在阿尔巴尼亚南部的山区里,那里仅有很少的耕地,很多人靠放牧生活。解放前,他们吃不饱、穿不暖,逼得一些人出外飘泊流浪,几乎每一家都有自己的亲人或亲戚到美国、阿根廷、埃及、法国等地去谋生。当马利基沼地变成了平原以后,不少人抛弃了穷乡僻壤,下得山来,来过平原的劳动生活,单是来到国营农场的就有三百户之多。
“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会从山上搬到‘沼地’里来安家落户。”一位中年农场工人斯坎达尔对我们边笑边说:“我的哥哥二十年前流浪到外国,不久就要回来。”另一个女工插嘴说:“这一来,他可摸不到家门了。”
是的,一切都变了,阿尔巴尼亚新出版的地图在原来的沼泽地区不再标志着蓝色的斑点了,而是一个小圈圈,旁边绘有一个糖厂模型和一颗甜菜。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带来的奇迹和苏联对阿尔巴尼亚帮助的例证之一。
我取笑地问身旁的一个年轻的拖拉机手:“传说沼地里那条要丧人命的神牛到哪里去了?”这位青年幽默地用手拍拍他的拖拉机的驾驶盘说:“囉,这就是,现在我骑在它的身上了。”(上图是今日马利基的一景)
注?“阿尔巴尼亚”这个字的意思就是“鹰”,加之阿尔巴尼亚的国徽也以鹰为标志,所以阿尔巴尼亚人自称自己的国家为“鹰之国”。
?1924年—1938年阿尔巴尼亚的封建国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