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在一些小事情的后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1-24
第8版()
专栏:

在一些小事情的后面
摆在你们面前的,是一些在每个家庭里都可能发生的小事情。既然是小事情,往往被人们忽略过去。然而,做父母的没有注意到,就在这些小事情的后面,发生了多么不好的影响啊!它们像看不见的病菌一样,侵蚀着孩子们的心灵——孩子们的许多恶习就这样产生了。
亲爱的家长们,像预防疾病一样,注意你身边发生的小事情吧!
如此“鼓励”
伟伟放学回家的路上,遇见好朋友小宁,和往常一样,一场紧张的足球赛开始了。伟伟和小宁你一脚来,我一脚去,踢得满身大汗。小观众愈来愈多,热闹极了。正在兴高采烈的时候,小宁踢球未中,误踢了伟伟一脚。伟伟立即大哭起来,跑回家去。小宁赶紧跟上,希望向他道歉。但伟伟跑得太快,小宁没有赶得上。
伟伟边哭边跑回家,奶奶从厨房里三步两脚跑出来,赶忙问“怎么回事??跤了?跌疼那里哪?”伟伟说“不是,小宁踢了我一脚”。奶奶一听孙子给别人欺侮了,不问青红皂白,马上说“他踢你一脚,你就踢他两脚,别以为我们伟伟是好欺侮的。”伟伟给奶奶这么一鼓励,不哭了,马上跑出去,找到小宁,朝着小宁屁股就是两脚。从此,小宁再也不和伟伟踢足球了,院子里的小朋友谁也不和伟伟做朋友,渐渐地伟伟变成孤零零的一个人了。
孩子们在一起玩,有时是会引起一些小的误会和冲突,但大人应该公平合理地给以分析,辨别谁是谁非。要教育孩子大胆的承认和认识错误,也要教育孩子有集体主义的精神,团结友爱、彼此帮助、互相体谅。唯恐自己的孩子吃了亏,处处要站在别人的头上,这样对孩子是没有好处的。 (珏民)
泼冷水
妈妈不在家,孩子们在屋里兴高采烈地玩起来了。他们把一些小凳子搬在一起凑成一列火车,把玩具、木块、瓶子、小被褥……等,都放在火车上。男孩子坐在前头当司机,小女孩抱着一个用小枕头做的娃娃坐在火车上,另一个男孩子站在一边像是站长的样子说:“开车了”。于是,当司机的男孩子就学火车头叫起来“嘟——嗵嗵哧哧……”。
孩子们正玩得高兴,妈妈回来了。推开门一看,唉呀,床上、地上搞得乱七八糟。妈妈一肚子气,把手里的东西噹啷一声向桌子上一摔,对着孩子们大声叫嚷:“我不在家,你们简直造反了,屋里搞成什么样了?都给我滚出去!”
这位妈妈对待孩子多么不尊重呀!她不但没有注意从孩子们的各项活动中发展他们的智力,而且对孩子们的创造性泼了一瓢冷水。 (殷忠席)
打骂有用吗?
住在我们院子里的六家人中,四家有孩子,都是八、九岁的孩子。同院里有些孩子热热闹闹的,这本是挺好的事;可是早早晚晚,听到的不是叫骂,就是哭闹。这头哭声没停,那边又传来了责骂,母亲的怒吼和孩子的尖叫嚷成一片。
“你不学好,就会骂人,短命鬼!”
“你是短命鬼!”儿子回敬母亲。
——这是一位母亲在责备孩子骂人。
“为什么打弟弟?你,看我揪掉你的耳朵”。
“你敢!我要告诉老师,你打人。”
“好!看我敢不敢。告我,告我,你去告吧!”话音没落,就听到手掌噼啪声和孩子的哭叫。
——这是责备孩子不该打弟弟的另一位母亲。
尽管这种情形天天都在继续,都在重复,可是孩子并没有变好。因为粗暴的叫骂和强制手段,并不能把孩子教育好。(董璋)
“榜样”
张大嫂家里的小华今年八岁,长得挺好看,两只大大的黑眼睛,胖胖的脸蛋,小嘴可巧啦,到处逗人喜欢。可惜这个聪明的孩子,现在不讨人喜欢了——小华学会了撒谎。
事情是这样开始的:
一天中午,小华放学回家,刚放下书包,就听到外面有人叫道:“张大嫂,下午三点请你到东院老陈家开会。”这是妇女委员李大婶的声音。“李大婶呀,我今天有点不舒服,不能去参加了。”李大婶不高兴地连走带说:“不开会没事,一开会就有事……。”李大婶走了以后,妈妈自言自语地说:“谁愿去开会,没事我还躺一会呢。”这些话一字一句地印在孩子的心灵上。
又一天,小华对妈妈说“给我钱买铅笔。”“前天给你买的铅笔呢?”“丢了。”“你为什么不小心点,给你钱,再丢了可不让你。”小华含糊地答应着,连蹦带跳地跑走了。她把从妈妈那里骗来的钱买糖吃了。小华骗钱的行为被妈妈发现了,妈妈打了他几下,责问:“你下次还敢说谎不?”小华理直气壮地说:“你怎么也说谎呢?”
(俞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