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阅读
  • 0回复

社会主义教育的良好教材——介绍“中国工人”杂志发表的“工人阶级社会主义教育学习材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1-25
第7版()
专栏:

社会主义教育的良好教材
——介绍“中国工人”杂志发表的“工人阶级社会主义教育学习材料”
莫非
在企业的整风运动中,广大职工群众积极投入大鸣大放,帮助企业领导克服三个坏主义,大大地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这些行动表明,工人阶级作为领导阶级是当之无愧的。但是,也应该看到,有些工人,特别是有很多新工人,他们出身于农民、学生、城市贫民,有着比较严重的小资产阶级思想。有的甚至出身于剥削阶级,更有着严重的剥削阶级意识和坏习气。因此,他们急需进行自我思想改造,提高社会主义觉悟。
自从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企业中进行整风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指示以后,各地已经结合本企业、本地区的具体问题通过大辩论进行了一些教育,并且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一般都还需要把这一教育运动更深入地更系统地推进。“中国工人”今年第一、二期发表的“工人阶级社会主义教育学习材料”,为进行这个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材。
“学习材料”,共讲六个问题。除了中央指示中规定的五个问题,又加上一个团结问题。这六个问题是根据各厂矿职工大鸣大放出来的问题提出来的,因而基本上概括了在职工思想中比较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作为领导阶级的工人阶级,首先应该明确自己的地位和责任。但是,对这一点有些人还没有很好的认识,因而也就不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针对这些问题,“学习材料”做了比较透彻的讲解。
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这一事实本身,就说明了工人群众的个人利益同国家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人群众的生活有了显著的改善。但是,也应该看到,工人群众的个人利益同国家利益也还存在着矛盾。于是,有些人由于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态度,片面地强调个人利益,忽视集体利益,以致给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带来一些损失。“学习材料”将帮助职工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这个问题。
从生活同生产的关系中,也可以看到个人利益同国家利益的关系。就根本目的来说,发展生产就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但是生活的改善必须建立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没有生产的发展,生活的任何改善都是不可能的。但是,有些工人,尤其是很多新工人,往往不问实际可能,提出了过高的生活要求,这显然是不对的。关于这些道理,“学习材料”也做了通俗而生动的讲解。
工人阶级是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的。但是,这并不是说每一个工人都已具备了这一特点,特别是一些出身于农民、城市贫民和学生的新工人,组织性、纪律性更差些。这是因为他们对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制度的特点——高度的集中同高度的民主相结合——缺乏深刻的了解,对自由同民主的性质、对民主同集中的关系、对自由同纪律的关系,缺乏正确的认识。“学习材料”将帮助我们弄清这些问题。
工农联盟是我们国家的基础。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就是在工农联盟的基础上完成的。但是,这不等于说工农联盟就没有问题了。所以有问题的原因,有的是历史的影响,有的是执行劳动工资和劳保福利政策有缺点,有的是农民和工人的思想作风有偏差,等等。因此,在职工群众方面来说,他们首先需要端正认识,从思想上树立同农民在生产和生活上互相支援、同甘共苦的观点,主动地加强同农民的密切联系。这是“学习材料”所着重阐述的。
工人阶级是最团结的,经过大辩论以后将更加团结。但是,在少数工人中间,也还存在着一些互不尊重、互相歧视的不够团结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思想认识问题产生的。“学习材料”针对这些思想认识问题作了分析和阐述。
作为向工人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教材,这套学习材料是比较实用的。它采取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讲清了工人在大鸣大放大辩论中提出的几个带普遍性的问题。认真地学习这一教材,可以澄清许多在辩论中碰到的错误认识。这里,应该注意的是,这套学习材料是提纲性质的东西,因此,在应用时还应该联系本企业、本产业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并在辩论中加以运用,才能真正学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