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建立“试验田” 改进领导 推动生产 广西合山煤矿“干部工作面”初露锋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1-26
第3版()
专栏:

建立“试验田” 改进领导 推动生产
广西合山煤矿“干部工作面”初露锋芒
本报讯 据广西日报报道:从去年11月下旬起,合山煤矿东矿场领导人员,在整风中,根据职工的建议,建立了一个“干部工作面”,作为干部熟悉生产技术,发现生产中的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示范推广各种先进经验的场所。这个工作面虽然创立的时间不久,但对改进领导工作,推动生产的发展,已经有了显著的作用。
参加这个工作面生产的共有四十名干部,分为两班,由矿场主任和党总支书记分别任班长,在星期五或星期六抽出四至六小时进井挖煤。从打眼放炮到支柱运输,整个采煤过程全部由干部担任。
以前,许多干部只是从总结表报和会议上了解生产情况,有时虽然也进井,但往往是走马观花。青年干部对生产更不熟悉,有些人到矿好几年,还不知道煤是怎么挖出来的,跟工人谈起来,总觉得缺乏“共同语言”,格格不入。第一次劳动时,大家费了好大劲才挖出一车煤,正要往外推时,遭到收煤员拒收,原来是有些干部分不清什么是煤,什么是?,结果把大块石头也当作煤装上车。收煤员当场给大家讲解煤?的鉴别法,大家才又重新选出石头。通过这一课,干部们更进一步认识到参加劳动、彻底改造自己的必要。因此,许多人都订出计划或写了决心书给矿场领导,争取在几个月或一年内,基本上掌握采煤过程的全套技术,把自己锻炼成一个文武双全的干部。
经一个多月的锻炼,干部们已逐渐习惯了井下作业,初步掌握了采煤的本领,并且能够提出一些切合实际的改进生产管理的意见。例如,班前会,是这个矿场执行已久的生产制度,会议内容主要是下达当天生产任务和必要措施,每天三班,每班一次。过去领导干部极少参加这个会。参加劳动以后,干部和工人在一起派班,就发现班前会缺乏准备,时间过长,工区干部下达任务不具体。比如安全、质量等经常性的问题,不结合具体材料,每次派班都要讲上老半天。会议不能在十多二十分钟结束,使要下班的工人不能按时出?,要上班的工人不能按时上班。针对这个问题,领导上除了在日常会上提出改进办法外,矿场主任等领导干部还打算分别抽出一定时间,亲自派班,具体帮助基层生产干部提高班前会的质量。运输工区的车斗脱轨现象,长期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过去大家都认为是路不好。干部参加劳动后,经过研究、试验,发现车斗脱轨是工人的技术问题。比如,车斗每到拐弯或三角叉路时,重心旁移,由于工人不注意,推得过猛,车斗向一边倾斜,容易脱轨。如果在拐弯的时候注意车斗重心,就会平稳通过。现在已总结出几条经验,在全矿场轨运工中普遍推广。其他如班中会为什么缺乏内容,工作面的规格为什么不合乎技术规程等管理问题,都正在研究解决。这个矿场的负责同志准备从今年起,把“干部工作面”固定下来,在每个工序中实行正规作业,使工作面的顶板、地板、单柱、木垛等合乎规格。他们还要把这个工作面作为推广各种先进经验的试验场,组织工人参观,以便起到示范的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