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建立工业的“试验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1-26
第3版()
专栏:

建立工业的“试验田”
孔桑
湖北红安县各级领导同志,通过培育试验田的示范作用,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使全县农业获得空前的全面大丰收。广西合山煤矿东矿场的领导同志,通过干部工作面——工业上的“试验田”,迅速地解决了过去长期不能解决的问题,大大推动了生产的发展。这两件事情说明,搞“试验田”是一个很好的领导方法。它适用于基层,适用于各级领导,适用于各行各业,值得提倡。
我们办任何事情,大至定方针、定政策,小至提出一个具体措施,都要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否则就会犯主观主义的错误。但是,因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着许多条件的限制,所以思想落后于实际,或者叫做主观的指导思想与客观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不对头的事是常有的。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是要动员千千万万群众去完成的,任何错误都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或者在政治上挫伤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领导的责任,就是尽量克服或缩小主观思想与客观实在的矛盾,尽量避免犯错误,或者缩小犯错误的范围。怎样才能克服和缩小主观思想与客观实际的矛盾呢?唯一的办法,是经常地深入实际。
深入实际的方法是多种各样的,有不固定地深入某一个基层单位考察的,有召开座谈会的,有搞“试验田”的等等。搞“试验田”则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通过搞“试验田”,领导干部可以很快地熟悉和掌握生产技术和业务,了解工作中的困难,找到克服困难的办法。而且,因为这些办法是从实践中来的,从最基层来的,所以对广大群众就有示范的作用,就能最有效地克服各种保守思想,迅速地促进生产的发展。从试验到示范(推广)的过程,就是从实践中来,再拿到实践中去考验的过程,也是把个别领导与一般号召相结合的过程。这样不断地实践、不断地结合,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就一次比一次全面,提出的方针、政策、措施,就一次比一次正确,因而也就一次比一次更有力地促进生产和工作的发展。
搞“试验田”,还不简单是一个领导方法问题,更重要的是提高干部管理业务的能力。现在有很多领导经济工作的同志,都是“半路出家”的,有比较丰富的政治工作和思想工作经验,但对业务和技术却知道得不多不深。如果做领导工作的同志不懂得生产技术,跟群众谈起生产来,就会像合山煤矿的同志所说的那样:“缺乏共同的语言”。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难以去具体领导发展生产。
怎样才能迅速地学会技术和业务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搞“试验田”,在实际生产中学习。使自己从外行变成内行。
现在,广大职工都已积极行动起来,千方百计地挖潜力,想办法,争取今年生产和建设的大跃进。但在这个时候,有的领导同志不深入实际,却坐在办公室里一次又一次地谈论:“这一次工业生产高潮的标志是什么呀?”“‘大跃进’的提法妥当不妥当呀!……”他们站在火热的生产运动外面,评头品足,忧虑重重。对于这些同志,特别希望他们走出办公室,到基层去搞一个“试验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