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怎样消灭蚊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1-26
第7版()
专栏:

怎样消灭蚊子
中国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 刘尔翔
蚊子有什么害处
蚊子在我国分布很广,除了一些“四无”的城镇和乡村以外,几乎凡是有人的地方,都可以在一定的季节里发现蚊子。蚊子在我国散播着各种疾病,其中最主要的有虐疾、丝虫病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虐疾也叫做“打摆子”、“发虐子”,是一种寄生虫病。它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健康,有些患恶性虐疾的病人还会死亡。虐疾在我国的南方是一种很严重的流行病,在云南、广西、贵州和海南岛的某些地区,居民的感染率可以到90%以上。如1954年到1955年,据在海南岛六个乡对三百一十二个新生婴儿的调查,其中有三百零九个婴儿(即99.3%)在出生后一年之内就得了虐疾。在这里居住的人,当地的或是外来的,都很快的传染上了虐疾。在我国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和黑龙江,也有轻度的虐疾。因此,我国自南到北,自东到西都有虐疾的发生。南部最重,北部最轻,而在中间地带(包括自湖南至河北)虐疾的感染率可自50%到0.1%左右。
丝虫病是一种慢性的寄生虫病。得了丝虫病的人,血里有许多小虫子,必须在晚上验血才查得出来。早期的丝虫病人,自己不觉得有什么不舒服,其中有些病人在紧张的劳动时,大腿根上就会出现肿块,肿块下面出现一条红线,腿也跟着肿起来,同时病人也发起烧来,不能再劳动了。丝虫病人经过几次像上述的发作,腿和阴囊的皮肤就渐渐变粗变厚,这种皮肤在医学上叫做“橡皮肿”,一般人叫做“粗腿大蛋”。丝虫病在我国流行得相当广泛,全国有十三个省都流行着这种病。得病的人数相当多,流行区里的居民感染率一般在10%—20%左右,高的可达50%以上,即使在蚊子活动季节比较短的山东南部的乡村里,丝虫感染率还可以高达30%左右。丝虫病有两种:一种是马来丝虫病,它主要的病状是腿脚肿大,称为大脚病,主要分布在南方山区;另一种是班氏丝虫病,主要的病状除腿脚肿大外,阴囊也肿大,称为“大蛋”,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如山东南部及江苏一带。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十五岁以下的儿童得病的比较多,一般都在每年7、8、9三个月里得病,得病的人发烧,头痛,呕吐,抽风,昏睡,病重的人,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医治,就会很快的死亡。据统计,1952年我国全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平均死亡率高达30%左右。有些得过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人虽然治好了,也会产生一些后遗症。流行性乙型脑炎在我国虽然是零散发生的,但流行的地区却很广,在我国的北部如哈尔滨、沈阳、大连等地也都发现过这种病。
从上面三种病的简单介绍,我们就可以知道蚊子对于人是多么有害的一种昆虫。党和政府大力号召我们消灭蚊子,就是为了消灭虐疾、丝虫病和流行性乙型脑炎。为了有效地消灭蚊子,必需先了解蚊子。
蚊子的形态和生态
蚊子是一种小的昆虫,有头、胸和腹三个部分。头部的下面正中,有一根向前伸的口吻,口吻要比头长一些。胸部生着一对翅和三对腿,翅上有很小的鳞片。当蚊子落在墙上的时候,它的前二对腿放在墙面上,而后一对腿高举在后上方的空中(见图4、图5)。(夏天,时常在院内的墙上发现一种像蚊子的昆虫,后二对腿放在墙面上,而前一对腿举向前上方,它的口吻比头要短,这种是摇蚊,不是蚊子,它不叮咬人,也不会传染疾病。)
蚊子的发育经过四个阶段,它要经过卵、幼虫和蛹才能变为成蚊。雌蚊必须在水面上产卵,卵都是椭圆形的。卵孵化就变为幼虫,通常叫做孑孓,幼虫必须生活在水里,离了水很快就死亡。幼虫脱四次皮就变为蛹,蛹的形状像个逗点。当蛹成熟后,其背面会产生一条纵的裂缝,成蚊就由裂缝里钻出来,飞到陆地上生活。
我们可以把传染疾病的蚊子按照下面简单的方法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按蚊。传染疾病的按蚊翅上有黑或白色的斑(见图2)。按蚊停落在墙上时,身体与墙面成一个斜角,头离墙面近,腹部末端离墙面远(见图4)。
第二类是伊蚊。传染疾病的伊蚊翅上没有斑点,身体大都是黑色的,身体和腿上有很多白色的斑纹,显得黑白分明(见图1)。
第三类是库蚊。传染疾病的库蚊翅上也没有斑,身体是黄褐色的,身体和腿上没有白色斑纹(见图3)。伊蚊和库蚊停留在墙上时,身体和墙面大致平行,这一点和按蚊不同(见图5)。
按蚊是传染虐疾和丝虫病的蚊子。在我国传染虐疾的按蚊主要有三种:在南方山区传染虐疾的按蚊叫做微小按蚊;在平原区传染虐疾的是中华按蚊;在北方山区传染虐疾的是潘氏按蚊。这三种按蚊的孳生地点都不同。微小按蚊的幼虫喜欢清凉而流动的水,用尾部的毛钩着水里生长的杂草,以防被流动的水冲走,在南方山区的山水,溪流和灌溉沟中最容易孳生。潘氏按蚊的幼虫,大都在北方山区清净的河流两旁或中间的浅滩里孳生。上述两种按蚊的幼虫,都喜欢生活在温度较低而且清洁的水里,所以只有在山区泉水比较多的地方,才有大量的幼虫。由于它们都在山区的溪流和灌溉沟里或溪流的附近孳生,山水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幼虫。当雨季到来时,山区溪流或灌溉沟里的水流速加大,就把大量的幼虫冲走,幼虫的数量减少,成虫的数量也跟着减少。北方的潘氏按蚊在雨季之后才大量出现,南方的微小按蚊在雨季之前或在雨季之后才大量的出现,这与按蚊幼虫能否停留在孳生地内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说明增加水流的速度,或除去水草而使按蚊幼虫没有可以躲藏的地方,就可以把幼虫冲走,减少幼虫的孳生。中华按蚊的幼虫喜欢在湖泊、水库、水塘、沟渠、沼泽、稻田等大片静水里的水草或水绵的附近孳生。按蚊除了传播虐疾以外,还传染丝虫病,南方山区的马来丝虫病主要是由中华按蚊传染的。最近我国的科学家又进一步证明中华按蚊有不同的类型,生长在清凉而有遮荫的稻田里的小型中华按蚊对传染丝虫病起主要的作用。很可能这种类型的中华按蚊对虐疾的传染,也有同等的重要性。
库蚊是传染斑氏丝虫病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蚊子。传染这两种病的主要媒介在北方是淡色库蚊,在南方是致倦库蚊。这两种库蚊的孳生地点是相似的,喜欢在人群附近的污水里孳生,如污水坑、污水沟、积肥坑,积有污水的盆或罐里都可以生长。
伊蚊也可以传染流行性乙型脑炎,其中白纹伊蚊和仁川伊蚊都经过实验证实,由自然界的白纹伊蚊中,也分离出病毒来。仁川伊蚊主要是在树洞里聚积的雨水中孳生,白纹伊蚊的孳生地比较广,凡是少量聚积的清水中如盆、罐等小容器、竹筒、树洞里都可以找到白纹伊蚊的幼虫。
成蚊分为雄雌两性,雌蚊吸血,雄蚊吸植物的汁液而不吸血。微小按蚊,淡色库蚊,致倦库蚊,小型中华按蚊和白纹伊蚊都喜欢吸人的血,这些蚊子,在吸不到人血时,也吸家畜的血。仁川伊蚊,潘氏按蚊最喜欢吸什么动物的血,现在还不十分清楚,不过可以肯定这两种蚊子都可以吸人血。吸人血的蚊子才能传染人的疾病。各种蚊子吸血的时间也有不同,伊蚊可以在白天吸血,库蚊和按蚊都在黄昏或夜晚吸血。蚊子吸了血之后,就要找比较暗和潮湿的地方隐蔽,所吸的血在胃里消化后,大部分营养都供给体内卵的发育,等血消化完了,卵也发育成熟,蚊子再飞出隐蔽场所,到水里去产卵。产完卵以后,再飞去吸血。由上述成蚊的习性,我们可以知道,除了伊蚊以外,蚊子都在夜里活动,飞翔,不容易消灭它们。但是在白天,蚊子都潜伏在隐蔽场所里,不到处飞行,如果能找到它的隐蔽场所,就容易消灭它。淡色库蚊,致倦库蚊,微小按蚊,小型中华按蚊都喜欢在不会被烟熏到的室内隐蔽,藏在靠墙的家具后面,床下,顶棚,不穿的衣服里面,蚊帐里,或在比较暗的屋子里的墙上。按蚊除了在人住的室内隐蔽以外,也时常躲在畜舍的墙上和屋顶上。
库蚊都在人家附近产卵,在人的住室里吸血,活动范围不大。按蚊的产卵地点和吸血地点是离得很远的,所以活动范围就大得多,飞翔距离就远。根据苏联的经验,在没有大风时,一般的按蚊能飞三到五公里。农村里的村镇,人口不多,牲畜也少,因此对按蚊的吸引力不大,在这样的村镇四周三公里以外的按蚊就不会飞到村镇里来了。如果是城市,人口多,对按蚊的吸引力强,就可以把五公里以内的按蚊引到城市里去。但是在有风的时候,蚊子就可以飞得更远,会超过五公里。
蚊子的活动和生存与外界的温度有密切的关系。在我国的南方,冬季的气温经常在10℃以上时,蚊子一年四季都可以活动吸血和产卵。但是在天气寒冷的北方,冬季的气温在10℃以下,蚊子就必需适应环境,用各种方法来度过这一严寒的季节。不同的蚊子,过冬的方法也不同。伊蚊的卵对干燥和严寒有抵抗能力。在秋天,伊蚊把卵产在树洞或小容器的水里,水干了以后,卵就粘在树洞或容器的边上,或混在底下的土里。冬天到了,伊蚊的成虫、幼虫都死掉了,而卵还保持生存的能力,到第二年夏天,雨季到来之后,树洞和小容器又被灌满雨水,卵很快就孵化出幼虫来。库蚊都是成虫过冬的,在天气变冷时,库蚊开始把吸血所得的营养变为脂肪滴,贮存在体内,当气温降到10℃左右时,它贮存了足够的食物后,就飞到不容易被惊动的,比较暗、潮和比较暖的地方去过冬,不吃也不动,等到来年春天,天气变暖,气温经常在10℃以上时,它又开始活动,吸血产卵。库蚊过冬的场所是在暖房、菜窖、白薯窖、废井、地沟等的里面。中华按蚊的过冬方法和库蚊相似,过冬的场所是山洞的缝隙、地下水道、防空洞或碉堡里。潘氏按蚊的幼虫不怕冰冻,可以在冰里过冬,第二年冰化以后,再继续发育。
灭蚊的办法
了解蚊子的种类和生态之后,就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来灭蚊了。灭蚊的原则是根据各地区的不同情况,选择蚊的整个发育时期中最弱的一环作为重点,抓紧时机,大规模的利用各种适当的方法来灭蚊,并经常的对各种蚊子进行综合性的防治措施作为辅助,才能达到消灭蚊子的目的。
最有效而且最常用的灭蚊药物是二二三和六六六。这两种药物都是滞留性的杀虫剂,当这些药喷在墙上干了以后,药物就变为小的结晶,附着在墙面上,如果蚊子落在喷过药的墙面上和药物接触后,药物就溶在蚊子表皮上的油脂里,然后渗透到蚊体内,在几小时以内,就可以把蚊子杀死。这两种杀虫药喷洒一次以后,杀虫效果可以维持得很久,喷洒一次二二三,效果至少可以维持三个月,喷洒一次六六六,效果可以保持至少一个月。二二三和六六六都有乳剂和可湿性粉两种。为消灭成虫而把二二三喷洒在墙面时,先要把二二三的乳剂或可湿性粉用水配成含2.5%—5%纯二二三的液体,装在喷雾器里,按照下面的方法,将喷头离开墙面一公尺远,
(如果喷筒小,喷出力不强,就要离墙更近一些。)把药物均匀的都喷洒在墙面上。如果墙面是比较容易吸水的土墙或石灰墙,可以把二二三配成含2.5%纯二二三的液体,每平方公尺的墙面上要喷洒60—80毫升;如果墙面是不容易吸水的,就可以把二二三配成含5%纯二二三的液体,每平方公尺喷洒20—30毫升,这样,每平方公尺的墙面上,就有了一到二克的纯二二三了。喷洒后,药液如果由墙上流下来,就应当改换喷洒少量浓度较高的二二三。六六六的喷洒方法和二二三相似,只是配制的浓度不同而已。把六六六的乳剂或可湿性粉用水配成含六六六丙体为0.25%的液体(六六六丙体是六六六中杀虫的有效成分,在计算六六六的用量时,都是按丙体的多少来计算。我国出产的六六六,一般都含6%的丙体),在容易吸水的墙面上,均匀的每平方公尺喷洒60—80毫升,或配成含丙体为0.5%的液体,在吸水较少的墙面上,均匀的每平方公尺喷洒20—30毫升。无论是用哪一种喷洒方法,最后要使每平方公尺的墙面上,含有0.1—0.2克的六六六丙体就可以了。
因为二二三和六六六对人有毒,所以喷洒时,室内的碗筷锅勺和食物都要搬到室外,喷洒的人要带口罩和手套,其他的人到室外去,以免中毒。
喷洒时要注意把药物直接的喷在墙上,而不要喷在空中,如果是喷在空中,药物不久就落在地上,起不了杀虫的作用。
六六六还可以制成烟剂,当六六六被加热到100—200℃以后,就可以变成为烟,这种烟也有杀虫的效力。一般买到的六六六烟剂,是用化学的发烟剂把六六六粉加热而变成的。
现在我们就谈一下如何灭蚊。灭蚊可以由灭幼虫和灭成虫两方面入手。
灭幼虫最好的方法是消灭其孳生条件。为达到此目的,就要密切的结合水利或卫生工程来进行工作。冬季农村兴修水利是消灭按蚊和库蚊孳生条件的好机会。生满杂草的灌溉沟、溪流、沼泽、污水池、不流动的静水等,都可以孳生各种蚊的幼虫。在兴修水利时,结合疏通灌溉系统,把地面的积水排走。重修旧的灌溉沟时,要除去杂草,把沟的两岸修齐、修直,使蚊幼虫无法藏身,并使它被水冲击死亡或冲走。在城市里,要把排除污水的明沟变为暗沟,把不流动的污水池塘变为流动的清水池塘,用砖或石把岸砌起,经常清除水草,使蚊子无法孳生。同时不论在城市或乡村,要把易积雨水的低窪地填平,以免雨季过后,造成许多新的蚊子孳生地。
去年冬季的大力兴修水利工程,建造了许多小型水库和灌溉沟渠,如果对这些水利工程,不经常地加以管理,就会成为蚊子的良好孳生地。为了防止蚊子在水库里孳生,必须经常清除水库里的水草、水绵等水中植物,可以鼓励农民打捞水中植物积堆肥,同时可以在水库里养吃水草的鱼,如青鱼等,利用鱼类把水草清除,蚊子也就不易孳生。与水库相连的灌溉沟渠要经常除去岸边的草,同时水库可以每隔七到十天放水冲刷一次灌溉沟,这样灌溉沟里水的流速增加,又没有水草,就可以把蚊幼虫冲击致死。
夏秋的稻田也是蚊虫孳生的地方,因为稻田范围比较广泛,全部洒杀虫药是比较困难的。如果稻田区中有零散的居民点散在,可以加强居民点里用杀虫药灭成虫的工作。如果居民点比较集中,除了在居民点里灭成蚊以外,可以考虑在大居民点附近二到三公里以内的稻田,试行间歇放水法,在技术人员的指导和不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条件下,每隔七到十天把水放干二到三天,这样就可以把幼虫在没有发育成熟以前干死,居民点附近的稻田里没有了幼虫,居民点里的成虫就会大量减少。除此之外,或可以结合农业上防治害虫的方法,用六六六等洒在稻田里杀灭蚊的幼虫。
消灭蚊幼虫的另一种方法是利用大量吞食蚊幼虫的鱼类来消灭幼虫。实验已证明柳条鱼和中华斗鱼可以吞食大量的蚊幼虫,并有实用价值,在不容易改变或不容易消灭的孳生地中(如沼泽地带,芦苇塘等)采用。
有些地区,积肥或浸麻用的水坑,下雨以后就可以成为淡色库蚊的良好孳生地,这些坑的数量不多,所以库蚊的幼虫就大量集中,是消灭它们的理想地点。由于坑里的水污染得很厉害,二二三和六六六的杀虫效果就减弱得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坑里洒少量的油类如煤油、废机油等。如用煤油,在每平方公尺洒入三十毫升就可以杀死幼虫。煤油可以渐渐挥发,不会和肥料一起带到地里毒死植物,也可以在施肥前,用火烧去水面上的残余煤油。
消灭伊蚊幼虫的办法是填堵树洞,翻盆倒罐,把一切不用的,可能积水的小容器都翻过来,采伐过的竹子的剩余的部分,要切一个口,不让里面存水,树洞竹筒和容器里没有水,伊蚊卵就孵不出来,到了夏秋,伊蚊也没有地方去产卵。
除了消灭幼虫以外,还要消灭成虫。冬天尤其在北方是灭蚊的好机会。在南方的冬天,天气比夏天冷,蚊虫的繁殖比较慢,数量就比较少,又因为室内、洞内比自然界暖和,蚊子都集中在室内和洞里,或其他能御寒的地方,这样就给灭蚊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蚊的数量少,而且集中。在北方,冬天很冷,库蚊和中华按蚊的幼虫都被冻死,大批的成蚊也由于准备不足,或没有找到合适的越冬场所而被冻死。只有小部分的成蚊在山洞里、菜窖、暖房等的角落里越冬,如果能把这些蚊子消灭掉,这些库蚊和中华按蚊就断了根,很容易就达到灭蚊的目的。具体的办法是首先进行房屋大扫除,把墙角、死角都打扫干净,这样就可以把藏在里面的蚊子扫出来。扫出去的垃圾可以烧掉或作堆肥用。在南方,由于蚊子还可以活动,扫除后要喷洒一次六六六或二二三,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对于蚊子的其他越冬场所,如暖房、山洞或地下室等,也可以使用六六六烟剂,六六六的烟可以把暖房或菜窖里的越冬蚊子杀死。
灭蚊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应当组织起来,专人分区负责,定期检查居民点附近三到五公里内的积水是否有蚊幼虫的孳生,白天在住室和畜舍里检查有无成蚊潜伏,那里最多。当发现了幼虫之后,立即加以消灭,小的容器可以把水倒掉,水池应喷洒六六六,树洞要填堵。如果发现了大批成蚊白天潜伏的地方,要喷洒二二三或六六六以杀死成蚊。
一般的说,伊蚊的消灭方法,以翻盆倒罐,填堵树洞为主,在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季节之前再喷洒药物来灭成蚊。淡色库蚊可以在冬季灭越冬蚊,在夏秋季灭幼虫及成虫。致倦库蚊也应灭幼虫及成虫。中华按蚊的幼虫,孳生地太广,但成虫白天大部都隐藏在畜舍或人的居室内,可以药物灭成蚊为主,在北方应当注意灭越冬蚊的工作。潘氏按蚊和微小按蚊在雨季时,幼虫大量减少,可乘雨季的时机,展开灭成蚊的工作,雨季时成蚊都集中在室内或畜舍内,也便于杀灭。在冬季,微小按蚊的数目减少,幼虫比较集中,这时也要加强灭幼虫和成虫的工作。
总之我国领土广阔,地形复杂,传染疾病的蚊种也不少,它们的习性、孳生地点也都不同,因此对当地传染疾病的蚊子要经常观察它们,只有掌握了它们生活的规律,才有可能针对其不同的情况,运用最有效的方法去消灭它。
(附图片)
1 伊蚊成虫(白纹伊蚊)
2 按蚊成虫(中华按蚊)
3 库蚊成虫(淡色库蚊)
4 按蚊成虫
5 库蚊或伊蚊成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